首页 > 感染科

为什么现在不用打蛔虫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为什么现在不用打蛔虫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目前多数情况下无须常规驱蛔虫,主要与卫生条件改善、蛔虫感染率下降、医学指南调整有关。蛔虫感染通常由生食污染蔬菜水果、接触含虫卵的土壤、饭前不洗手等因素引起,可能出现腹痛、营养不良、肠梗阻等症状。

1. 卫生条件改善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清洁水源普及和厕所改造显著减少了蛔虫卵的传播途径。蛔虫卵主要通过粪便污染土壤传播,现代污水处理系统有效切断了这一链条。农村地区改厕工程使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大幅提升,儿童玩耍后洗手习惯的养成也降低了经手口感染的概率。

2. 感染率显著下降

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显示,蛔虫感染率已从过去的较高水平降至较低水平。城市地区因完善的卫生设施感染率更低,部分农村通过定期监测和针对性驱虫已控制流行。医疗机构对腹痛患者开展粪便检测时,检出蛔虫卵的比例明显减少。

3. 医学指南调整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仅在社区蛔虫感染率超过一定水平时开展群体驱虫。我国现行指南推荐对有明确接触史、相关症状或粪便检出虫卵者进行驱虫治疗。盲目驱虫可能导致药物滥用,常用驱虫药如阿苯达唑片、甲苯咪唑咀嚼片、复方甲苯咪唑丸等均须遵医嘱使用。

4. 诊断技术进步

现代医学更强调精准用药,通过粪便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测可明确是否存在活动性感染。超声检查能发现肠道内成虫团块,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虫体。这些技术避免了无指征用药,对疑似感染者推荐先进行实验室确认。

5. 特殊人群管理

疫区儿童、农民等高风险人群仍需定期筛查。出现阵发性脐周痛、食欲异常、磨牙等症状时,可考虑粪便检测。确诊感染者应规范使用驱虫药,同时加强家庭环境消毒,处理粪便时做好防护,避免重复感染。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食物充分清洗烹饪,处理生鲜食材后彻底洗手,儿童玩耍后及时清洁。农村地区避免赤脚接触可能被粪便污染的土壤,瓜果蔬菜建议去皮或焯水后食用。若出现长期腹痛、消瘦、粪便排虫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查,避免自行服用驱虫药物。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为什么白带会增多

白带增多可能与激素变化、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素有关。正常生理性增多通常无不适症状,病理性增多可能伴随异味、瘙痒或腹痛等症状,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处理。

1. 激素变化

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白带量增多,呈透明蛋清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妊娠期、排卵期或口服避孕药时也可能出现类似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即可,无须特殊处理。

2. 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可能使白带呈灰白色伴鱼腥味,外阴瘙痒明显。可能与阴道菌群失衡、频繁冲洗等因素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克霉唑阴道栓或乳酸菌阴道胶囊调节微生态。

3. 宫颈炎

宫颈受病原体感染后,白带可呈脓性或带血丝,常伴有性交后出血。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常见致病微生物。需进行宫颈分泌物检查,确诊后可选用阿奇霉素分散片、多西环素片等抗生素治疗。

4. 盆腔炎

盆腔炎症反应会导致白带增多且质地黏稠,下腹持续隐痛,可能由上行感染引起。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发热,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抗感染治疗。

5.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刺激可引发褐色分泌物增多,月经期疼痛加剧。该疾病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相关,确诊后可采用地诺孕素片、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等药物抑制内膜生长。

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过度使用洗液冲洗阴道。出现白带颜色异常、外阴灼热感或下腹坠胀时,建议及时进行妇科检查、白带常规及超声检查。长期未缓解的病理性白带增多可能影响生殖健康,需规范治疗原发疾病,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