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胃反流可能由饮食不当、腹压增高、胃排空延迟、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体重、药物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缓解。
1、饮食不当高脂高糖饮食、辛辣刺激食物或过量饮酒会刺激胃酸分泌。建议减少巧克力、薄荷、咖啡因摄入,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尼替丁胶囊、奥美拉唑肠溶片等抑酸药物。
2、腹压增高肥胖、妊娠或紧身衣物会增加腹腔压力。需控制体重,避免餐后立即平卧,可配合使用多潘立酮片、莫沙必利片等促胃肠动力药。
3、胃排空延迟糖尿病胃轻瘫或功能性消化不良导致食物滞留。需少食多餐,避免油腻食物,必要时使用伊托必利片、盐酸格拉司琼片等促排空药物。
4、括约肌异常食管裂孔疝或硬皮病等疾病导致括约肌松弛。表现为胸骨后灼痛、反酸,需胃镜检查确诊,严重者可考虑胃底折叠术等外科治疗。
避免睡前进食,抬高床头15-20厘米,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反流发作。若症状持续需消化内科就诊评估。
胃穿孔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内镜下修补、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胃穿孔通常由消化性溃疡、外伤、胃癌、医源性损伤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立即停止经口进食饮水,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减少胃酸分泌和胃肠内容物外漏。适用于穿孔初期尚未发生腹膜炎的情况。
2、药物治疗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控制感染和胃酸分泌。药物治疗适用于小穿孔或手术前准备。
3、内镜下修补通过胃镜在穿孔处放置金属夹或生物胶进行封闭。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急性穿孔,且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的病例。
4、外科手术包括穿孔缝合术、胃大部切除术等,适用于穿孔较大、合并腹膜炎或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可彻底清除腹腔感染灶并修复缺损。
胃穿孔患者治疗后需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胃镜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