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呼吸内科

儿童发烧的时候退热药物的用药指征是什么

|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儿童发烧的时候退热药物的用药指征是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志新
王志新 中日友好医院 主任医师

儿童发热时使用退热药物的指征主要包括体温超过38.5℃且伴有明显不适症状,或存在高热惊厥病史。退热药物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小儿退热栓、羚羊角口服液、清开灵颗粒等,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1、体温超过38.5℃伴不适

当儿童腋温超过38.5℃并出现烦躁、哭闹、食欲下降等不适表现时,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的防御反应,但持续高热可能加重脱水或诱发惊厥。此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该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

2、高热惊厥病史

既往有热性惊厥史的儿童需更积极控制体温,通常在体温升至38℃时即可开始药物干预。布洛芬混悬滴剂是常用选择,其兼具抗炎和退热作用,但6个月以下婴儿禁用。用药期间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有无皮疹、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3、基础疾病需提前干预

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代谢性疾病或神经系统异常的儿童,发热可能加重原发病情。此类患儿可在体温38℃时提前使用小儿退热栓,直肠给药适用于呕吐或拒服药物的情况。需注意避免与其他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联用,防止过量中毒。

4、持续高热不退

若物理降温无效且体温持续高于39℃超过4小时,可能需要交替使用不同机制的退热药。例如首次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效果不佳,间隔4小时可改用羚羊角口服液,该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但蚕豆病患儿禁用。家长需记录每次用药时间及体温变化。

5、伴随特定感染症状

当发热伴随咽痛、疱疹等病毒感染征象时,清开灵颗粒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其成分中的板蓝根、栀子等有助于缓解症状,但需与西药退热剂间隔2小时服用。细菌性感染引起的发热则需在医生指导下联用抗生素。

儿童发热期间家长应保持环境通风,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包裹过厚衣物。体温未达用药指征时可采用温水擦浴(颈部、腋窝、腹股沟)物理降温。若发热超过72小时不退、出现嗜睡、呼吸急促、皮疹或抽搐,须立即就医。所有退热药物均须按体重精确计算剂量,避免与感冒药重复成分导致过量,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并记录。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肺癌肺内转移算几期

肺癌肺内转移通常属于第四期(晚期)。肺癌分期主要依据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远处转移范围,肺内转移属于远处转移的一种形式,提示肿瘤已扩散至同侧或对侧肺组织。

肺癌分期采用国际通用的TNM系统,T代表原发肿瘤特征,N代表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M代表远处转移。当癌细胞扩散至原发肺叶以外的同侧肺组织或对侧肺组织时,即被归类为M1a期,对应临床第四期。此时肿瘤细胞可能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播散,形成新的病灶。肺内转移患者常出现咳嗽加重、痰中带血、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合并胸腔积液。影像学检查可见双肺多发结节或实变影,病理活检可确认转移灶与原发灶的关联性。

第四期肺癌治疗以全身性治疗为主,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化疗等综合方案。虽然肺内转移提示疾病进展,但部分驱动基因阳性患者通过靶向药物仍可获得较长期生存。多学科团队会根据患者体能状态、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必要时联合局部放疗缓解症状。患者需定期复查胸部CT评估治疗效果,同时注意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确诊肺内转移后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等,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但出现明显气促时应立即停止。建议每1-2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每3个月进行全身评估,出现骨痛、头痛等新发症状需及时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