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诱发脑梗塞的常见病因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系统疾病、血管炎等。脑梗塞通常表现为突发偏瘫、言语障碍、头晕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干预。
1、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最常见的病因,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密切相关。长期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最终堵塞脑动脉。典型症状包括单侧肢体无力、面部麻木,可通过颈动脉超声或脑血管造影确诊。治疗需控制基础疾病,常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
2、心源性栓塞
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易形成附壁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脑动脉。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意识障碍、视野缺损,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可辅助诊断。预防需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合并房颤者可考虑左心耳封堵术。
3、小动脉闭塞
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玻璃样变,管腔狭窄引发腔隙性脑梗塞。常见于基底节区和脑桥,表现为纯运动性轻偏瘫或构音障碍。头部MRI显示点状病灶,治疗以控制血压为主,可选用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物。
4、血液系统疾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等血液病通过增加血液黏稠度诱发梗塞。患者可能有皮肤黏膜出血、脾肿大等表现,血常规和骨髓穿刺可明确诊断。需采用羟基脲片、阿那格雷胶囊等药物降低血细胞数量,必要时行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
5、血管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可引发血管壁炎症和狭窄。多伴有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血管造影可见节段性狭窄。治疗需用甲泼尼龙片、环磷酰胺片等免疫抑制剂,重症患者需血管介入治疗。
预防脑梗塞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指标,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吸烟者应戒烟,饮酒需限制每日酒精摄入量。已患病者需遵医嘱长期服药,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和凝血功能,出现新发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