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神经内科 > 痴呆

什么是周期性精神障碍?

| 1人回答 | 33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周期性精神障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崔界峰
崔界峰 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

周期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情绪、行为或思维周期性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双相情感障碍、周期性精神病等类型。这类疾病的核心特征是症状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期可完全缓解或遗留轻微症状。

1、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表现为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交替出现。抑郁期可能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躁狂期则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奔逸、活动增多等。该病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神经递质失衡是主要机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钠片等心境稳定剂,配合认知行为治疗。

2、快速循环型

一年内发作4次以上情绪交替称为快速循环型,女性更年期多见。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治疗需调整原有用药方案,拉莫三嗪片等抗癫痫药物可能有效,需避免使用抗抑郁药物诱发转相。

3、月经相关型

部分女性在月经前一周出现情绪不稳、易激惹等症状,月经来潮后缓解。这与孕激素水平骤降有关,轻症可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B6改善,重症需短期使用阿普唑仑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4、季节性发作型

秋冬季节抑郁发作、春夏轻躁狂发作的规律性变化,与光照时间减少有关。光疗联合舍曲林片治疗有效,维持期需注意规律作息,保证每日户外活动时间。

5、器质性周期障碍

脑外伤、多发性硬化等器质性疾病可能导致类似表现,需通过头颅MRI排除。治疗原发病同时,奥氮平片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控制精神症状,需监测血糖血脂代谢指标。

患者应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家属需学习识别复发先兆症状,如睡眠减少、语速加快等;定期复诊调整用药方案,发作期可考虑住院治疗。注意记录情绪变化周期,有助于医生判断疾病类型和调整治疗策略。保持适度运动如瑜伽、游泳等有助于稳定情绪,但避免竞技性剧烈运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会遗传吗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通常不会遗传,该病主要与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事件或脑部功能异常有关。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属于发作性精神疾病,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幻觉、妄想或行为紊乱等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多数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显示其与遗传的直接关联较弱。该病更多由强烈心理刺激、环境压力或躯体疾病诱发,例如重大生活事件、睡眠剥夺或脑外伤等。部分患者可能存在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或谷氨酸系统异常,但这类生理变化多为后天获得性。临床观察发现,家族中有精神疾病患者的人群发病率略高,但并非特定基因遗传所致,可能与共同生活环境或应对方式相关。

极少数情况下,某些遗传性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增加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的发病风险,如亨廷顿舞蹈病或线粒体脑病等。这类疾病本身具有遗传性,可能间接导致脑功能紊乱而诱发精神症状。但此类病例在临床中占比极低,且通常伴有其他典型神经系统表现,可通过基因检测鉴别。

若家族中有精神疾病史,建议关注心理健康管理,避免过度应激刺激,出现症状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评估。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及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无须过度担忧遗传问题。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