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新生儿肌肉注射部位及注意事项有什么

|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问题描述:
新生儿肌肉注射部位及注意事项有什么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亮
王亮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生儿肌肉注射部位主要有股外侧肌、臀中肌、臀小肌、三角肌,注意事项包括注射角度、深度选择、消毒规范、观察反应等。

1、注射部位

股外侧肌是首选部位,肌肉丰厚且远离神经血管;臀中肌和臀小肌需避开坐骨神经,适合稍大月龄婴儿;三角肌仅用于小剂量注射。

2、注射角度

选用25mm针头垂直进针,消瘦新生儿可捏起皮肤形成皱褶,进针角度调整为45度确保药物注入肌层。

3、消毒规范

使用75%酒精螺旋式消毒直径大于5厘米,待完全干燥后注射,避免酒精随针头进入组织引起刺激。

4、观察护理

注射后按压止血无须揉搓,24小时内监测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红肿,出现持续哭闹或发热需及时就医。

家长需配合医护人员固定好婴儿体位,注射后48小时内可冷敷减轻肿胀,避免在接种部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小腿内侧是什么经络

小腿内侧主要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三条经络循行,与消化、生殖、泌尿等功能密切相关。

1、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小腿内侧前缘上行,主管消化吸收功能,脾经异常可能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2、足厥阴肝经

循行于小腿内侧中线,主司疏泄和藏血功能,肝经失调可表现为胁痛、情绪波动等。

3、足少阴肾经

位于小腿内侧后缘,主导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肾经亏虚常见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

日常可通过适度按摩三阴交等穴位养护经络,若出现持续不适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经络调理。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