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雾化治疗时药物确实需要吸入肺部才能发挥作用。雾化治疗通过雾化器将药物转化为微小颗粒,使其能够随呼吸进入呼吸道和肺泡,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雾化治疗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气溶胶技术将液态药物转化为可吸入的微小颗粒。这些颗粒大小的设计直接影响药物沉积位置,通常1-5微米的颗粒可到达下呼吸道和肺泡,5-10微米的颗粒主要沉积在气管和支气管。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药物需要到达特定部位才能发挥最佳疗效,如支气管扩张剂需作用于气道平滑肌,糖皮质激素需作用于炎症部位。正确的吸入技术包括缓慢深呼吸后屏气数秒,有助于药物在肺内均匀分布。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药物主要沉积在口咽部的情况,这通常与吸入技术不当或雾化器使用错误有关。儿童因呼吸频率快、潮气量小,更易出现药物沉积不理想的现象。口咽部沉积可能导致局部不良反应如声音嘶哑或口腔念珠菌感染,但不会产生肺部给药的治疗效果。选择合适的面罩或咬嘴、保持雾化器垂直位置、控制呼吸节奏都能改善药物肺部沉积率。
雾化治疗后建议用清水漱口减少口咽部药物残留,定期清洁雾化器防止细菌污染。不同疾病对雾化颗粒大小有特定要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要更小的颗粒到达末梢气道,而上呼吸道感染可使用较大颗粒。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雾化设备和药物,并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以确保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