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川崎病通常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但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也可能患病,只是概率较低。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结膜充血等症状。
川崎病最常见于6个月至5岁的婴幼儿,约80%的病例发生在这个年龄段。1岁左右是发病高峰,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病原体的异常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该年龄段高发的主要原因。典型症状包括持续5天以上的高热、双眼结膜充血、嘴唇干裂、草莓舌、手足硬性水肿等。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可遵医嘱使用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
5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患川崎病的概率明显降低,约占所有病例的10%-20%。这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容易误诊。成人川崎病更为罕见,症状往往更严重,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更高。对于大龄儿童和成人患者,除常规治疗外,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和心脏评估。无论年龄大小,一旦出现疑似症状都应尽早就医。
川崎病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病。家长应提高警惕,发现孩子持续发热伴皮疹等症状时及时就医。确诊后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心脏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随访监测心脏情况。
小儿腺样体肥大手术风险通常较低,但需结合个体情况评估。手术风险主要与麻醉反应、术中出血、术后感染等因素相关,多数患儿在规范操作下可安全完成手术。
腺样体切除术是耳鼻喉科常规手术,采用全身麻醉下经口内镜操作,创伤较小且恢复较快。手术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术中通过低温等离子刀或电动吸割器切除肥大腺样体,出血量通常控制在5-10毫升。术后可能出现短暂发热、咽痛或鼻腔分泌物增多,这些症状多在3-5天内自行缓解。规范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可有效预防感染,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
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麻醉过敏、术后出血量超过20毫升或伤口愈合延迟等并发症。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若术前检查发现扁桃体Ⅲ度肿大伴睡眠呼吸暂停,可能需要同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此时术后恢复期可能延长至7-10天。
家长需在术前配合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术后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并给予流质饮食2-3天。建议术后1周复查鼻咽镜,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高热、大量鲜红色鼻腔出血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返院处理。多数患儿术后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可获得显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