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小儿食物中毒呕吐可通过禁食观察、补充水分、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污染、毒素摄入、食物变质、过敏反应、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
1、禁食观察
小儿呕吐后需暂停进食4-6小时,避免加重胃肠负担。观察呕吐频率及伴随症状,若呕吐物含血丝或胆汁需立即就医。期间可少量多次喂温水,每次5-10毫升,间隔15分钟重复。
2、补充水分
呕吐易导致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散(Ⅲ)补充电解质。每公斤体重补充50-100毫升液体,分6-8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刺激胃部,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裂等脱水表现需静脉补液。
3、调整饮食
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逐渐过渡到馒头、面条等易消化主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稀释后少量多餐。
4、药物治疗
蒙脱石散可吸附肠道毒素,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平衡。细菌性食物中毒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呕吐严重时可用多潘立酮混悬液。禁止自行使用止吐药掩盖病情。
5、及时就医
持续呕吐超过12小时、精神萎靡或发热超过38.5℃需急诊处理。就医时携带可疑食物样本,进行大便常规和血常规检测。重症患儿可能需洗胃或静脉抗生素治疗,家长需记录呕吐物性状与次数。
预防小儿食物中毒需注意食材新鲜度,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超过2小时。处理生熟食刀具分开,鸡蛋肉类彻底加热。培养儿童餐前洗手习惯,避免食用野生蘑菇等高风险食物。家中常备口服补液盐,出现呕吐后保持侧卧防误吸,记录症状变化供医生参考。
扁桃体手术后异常疼痛可能与手术创伤、神经敏感、感染等因素有关。扁桃体切除术会直接损伤咽喉部黏膜及周围组织,术后创面暴露、吞咽动作刺激以及炎症反应均可导致疼痛加剧。
1、手术创伤
扁桃体切除术需剥离扁桃体被膜,术中电凝或缝合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术后创面形成白色伪膜覆盖,黏膜下神经末梢暴露,吞咽时肌肉牵拉会直接刺激创面。疼痛多集中于术后1-3天,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栓剂等镇痛药物,避免进食过热或坚硬食物。
2、神经敏感
舌咽神经分支分布于扁桃体区域,手术操作可能导致神经末梢异常敏感。部分患者会出现放射性耳痛,表现为咽喉与耳部联动性刺痛。这种情况通常持续2-5天,可通过冰敷颈部、使用利多卡因喷雾局部麻醉缓解。若疼痛超过1周需排除神经损伤。
3、创面感染
术后伪膜脱落期易继发细菌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时疼痛呈搏动性加剧,伴随发热、口臭及颈部淋巴结肿大。需就医进行创面分泌物培养,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
4、肌肉痉挛
咽喉部肌肉因手术刺激可能发生反射性痉挛,表现为持续性钝痛伴吞咽梗阻感。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凉流食,避免突然转头动作。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盐酸替扎尼定片缓解肌紧张,配合颈部轻柔按摩。
5、伪膜脱落
术后5-7天伪膜开始脱落,暴露出新生肉芽组织,此时接触食物或唾液会产生烧灼样疼痛。此阶段需加强口腔护理,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疼痛明显者可临时含服苯佐卡因含片。
术后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常温流质或软食如米汤、蒸蛋等,避免酸辣刺激性食物。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减少局部充血,用生理盐水喷雾保持咽喉湿润。若疼痛持续加重、出现出血或发热超过38.5℃,需立即返院复查。术后2周内禁止剧烈运动或用力咳嗽,通常14-21天创面可完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