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咽鼓管问题通常不需要手术,多数可通过药物治疗或物理干预改善。仅当出现顽固性功能障碍、结构异常或合并严重并发症时,才考虑手术干预。
咽鼓管功能障碍常见于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或过敏性鼻炎发作期。这类情况通常伴随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但多数可通过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口服黏液溶解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缓解。同时配合捏鼻鼓气法、吞咽动作等物理训练,能有效促进咽鼓管开放。儿童患者因咽鼓管发育不成熟更易出现功能障碍,家长需注意避免用力擤鼻,可指导孩子多做咀嚼动作帮助通气。
当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且存在咽鼓管解剖结构异常如先天性狭窄、肿瘤压迫,或引发顽固性中耳积液、鼓室粘连等并发症时,可能需要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或鼓膜置管术。术后需定期复查听力,避免潜水或高空飞行等气压变化活动。无论是否手术,均建议保持鼻腔清洁,远离过敏原,感冒时及时处理鼻塞症状。
出现持续耳闷胀感或听力减退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进行声导抗测试、鼻咽镜检查等评估。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咀嚼口香糖、打哈欠等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乘坐飞机时可佩戴压力调节耳塞,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若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导致的咽鼓管问题,需长期规范使用抗组胺药物控制过敏反应。
扁桃体炎是否需要静脉输液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多数轻症患者无须挂水,但出现持续高热、吞咽困难或化脓性感染时可能需要。
扁桃体炎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咽痛、发热和扁桃体红肿。轻症患者通常可通过口服药物缓解症状,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分散片或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抗感染药物,配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镇痛。若患者能正常进食水且体温可控,医生多建议口服治疗。当出现化脓性扁桃体炎伴持续39℃以上高热、无法进食或合并脱水时,静脉输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青霉素钠等更为有效。儿童患者若出现精神萎靡或尿量减少,家长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补液治疗。
日常护理应保持口腔清洁,用淡盐水漱口每日3-4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选择宽松衣物并保持室内通风。恢复期建议食用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适当增加维生素C摄入。若症状持续3天无改善或出现呼吸急促、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须立即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