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臀部皮疹等症状。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有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可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途径传染。
1. 发热
手足口病初期可能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9摄氏度之间。发热通常持续1-3天,部分患儿可能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建议家长监测患儿体温变化,适当给予物理降温。
2. 口腔疱疹
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多见于舌、颊黏膜、硬腭等部位。疱疹初期为红色小斑点,随后形成水疱并破溃形成溃疡,可能导致患儿进食疼痛、流涎增多。家长可准备温凉流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饮食。
3. 手足皮疹
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皮疹直径2-5毫米,周围有红晕,多不痒不痛。皮疹通常先为红色斑丘疹,后发展为疱疹,3-5天后逐渐消退。家长需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4. 神经系统症状
少数患儿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等。这些症状多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提示病情较重。家长发现此类症状应立即就医,警惕脑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5. 其他症状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症状通常较轻,1周内自行缓解。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及尿量变化,预防脱水。
手足口病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家长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对患儿用品及时消毒。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肢体抖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平时注意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患病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