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手足口病具体是什么症状?

|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手足口病具体是什么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小凤
周小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副主任医师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臀部皮疹等症状。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有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可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途径传染。

1. 发热

手足口病初期可能出现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9摄氏度之间。发热通常持续1-3天,部分患儿可能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建议家长监测患儿体温变化,适当给予物理降温。

2. 口腔疱疹

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多见于舌、颊黏膜、硬腭等部位。疱疹初期为红色小斑点,随后形成水疱并破溃形成溃疡,可能导致患儿进食疼痛、流涎增多。家长可准备温凉流质食物,避免刺激性饮食。

3. 手足皮疹

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皮疹直径2-5毫米,周围有红晕,多不痒不痛。皮疹通常先为红色斑丘疹,后发展为疱疹,3-5天后逐渐消退。家长需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4. 神经系统症状

少数患儿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等。这些症状多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提示病情较重。家长发现此类症状应立即就医,警惕脑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5. 其他症状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或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症状通常较轻,1周内自行缓解。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饮食情况及尿量变化,预防脱水。

手足口病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家长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对患儿用品及时消毒。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肢体抖动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平时注意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宝宝吃多了会吐奶吗

宝宝吃多了可能会吐奶,通常由喂养方式不当、进食过快、胃容量有限、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全、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 1、喂养方式不当:喂奶时姿势不正确或奶瓶角度不合适,可能导致宝宝吸入过多空气,增加吐奶风险。建议采用正确的喂奶姿势,确保宝宝头部略高于身体,奶瓶倾斜角度适中,减少空气吸入。 2、进食过快:宝宝吃奶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奶量过多,胃部无法及时消化,引发吐奶。可以尝试控制喂奶速度,适当中断喂奶,让宝宝有时间消化。 3、胃容量有限:宝宝的胃容量较小,一次性摄入过多奶量,容易超过胃部承受能力,导致吐奶。建议分多次少量喂奶,避免一次性喂食过多。 4、消化系统未发育完全: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消化功能较弱,过多奶量可能加重消化负担,引起吐奶。可以通过调整喂奶频率和量,减轻消化系统压力。 5、胃食管反流:部分宝宝可能存在胃食管反流问题,胃内容物容易反流至食管,导致吐奶。如果吐奶频繁且严重,建议咨询必要时进行医疗干预。 宝宝吐奶后,家长应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和食欲,避免立即再次喂奶,适当拍嗝帮助排气。日常护理中,建议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奶方式,喂奶后保持宝宝直立姿势20-30分钟,避免剧烈活动。饮食上,母乳喂养的宝宝可适当延长喂奶间隔,奶粉喂养的宝宝可选择防胀气奶瓶。运动方面,喂奶后可以轻柔按摩宝宝腹部,促进消化。如果吐奶频繁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病理性因素。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