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肝硬化为什么胆固醇减少

| 1人回答 | 20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肝硬化为什么胆固醇减少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肝硬化患者胆固醇减少主要与肝脏合成功能下降、胆汁酸代谢异常、营养不良、脂蛋白合成障碍以及门静脉高压等因素有关。肝硬化时肝细胞受损导致胆固醇合成减少,同时胆汁淤积和营养吸收障碍进一步加剧胆固醇水平降低。

1、肝脏合成功能下降

肝脏是合成胆固醇的主要器官,肝硬化时肝细胞广泛坏死和纤维化,导致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降低,影响胆固醇的合成。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治疗需针对肝硬化原发病因,如戒酒、抗病毒治疗,并补充优质蛋白改善营养状态。

2、胆汁酸代谢异常

肝硬化时胆汁分泌受阻,胆汁酸肠肝循环障碍,导致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减少。患者常伴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或考来烯胺散缓解瘙痒,同时需监测脂溶性维生素水平。

3、营养不良

肝硬化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导致合成胆固醇的原料乙酰辅酶A不足。常见消瘦、水肿等表现。建议采用高蛋白饮食,分次少量进食,必要时补充支链氨基酸颗粒。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负担。

4、脂蛋白合成障碍

肝脏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是胆固醇运输载体,肝硬化时脂蛋白合成减少导致胆固醇外周转运受阻。可表现为黄色瘤、肝掌等。治疗需改善肝功能,慎用降脂药物,可考虑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保护肝细胞膜。

5、门静脉高压

门脉高压导致肠道吸收的胆固醇经侧支循环分流,减少肝脏摄取。多伴脾功能亢进、腹水等症状。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普萘洛尔片降低门脉压力,严重者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硬化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脂和肝功能指标,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1.5克,优先选择鱼类、蛋清等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活动。出现意识改变或呕血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大腿的红点点怎么回事

大腿的红点点可能与皮肤过敏、毛囊炎、湿疹、股癣、接触性皮炎等因素有关。红点点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瘙痒、丘疹或小水疱等症状,可通过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局部护理等方式缓解。

1、皮肤过敏

皮肤过敏可能与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发红、瘙痒、起疹子。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大腿出现红点点,伴有灼热感或刺痛感。治疗时可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氯雷他定片等药物。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有助于缓解症状。

2、毛囊炎

毛囊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于出汗较多或衣物摩擦部位。大腿出现红点点可能伴随毛囊周围红肿、疼痛或脓疱形成。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致病菌。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抓挠患处。

3、湿疹

湿疹可能与遗传、环境刺激或免疫功能异常有关,表现为皮肤干燥、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大腿部位因衣物摩擦易诱发或加重湿疹。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保持皮肤湿润,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护用品。

4、股癣

股癣由真菌感染引起,常见于腹股沟及大腿内侧,表现为环状红斑伴脱屑,边缘清晰且瘙痒明显。红色毛癣菌是主要致病菌。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伊曲康唑胶囊等抗真菌药物。保持患处干燥透气,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

5、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多因皮肤直接接触刺激性物质或致敏物导致,如洗涤剂、金属饰品等。大腿出现红点点可能伴随水肿、水疱或渗出。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苯海拉明乳膏、泼尼松片等药物。立即停止接触可疑物质,冷敷可缓解局部不适。

出现大腿红点点时应注意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保持皮肤清洁但不过度清洗,水温不宜过高。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助于皮肤修复。如红点点持续不消退、面积扩大或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日常可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产品护理皮肤,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护肤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