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脊柱损伤后如何预防褥疮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脊柱损伤后如何预防褥疮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沈华
沈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脊柱损伤患者应通过保持体位变化、减轻压力和注意皮肤护理三大方面有效预防褥疮,同时及早发现皮肤异常并及时处理是关键。合理使用防压疮工具和加强全身营养也非常重要。
1、保持体位变化
脊柱损伤后患者因为活动能力受限,更容易在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情况下形成褥疮。建议患者每2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必要时请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助完成。如果患者长期卧床,可以尝试使用侧卧、俯卧和仰卧等不同体位交替。同时,要避免重力直接压迫骨突部位,例如骶尾部、足跟或髋骨周边。对于使用轮椅的患者,可以通过每15-30分钟短暂抬起身体来缓解臀部压力。
2、减轻局部压力
使用防压疮工具可以显著减小皮肤局部受压。常见的辅助工具包括防压疮气垫床、海绵垫或凝胶垫,这些设备能够减轻患者体表的压强分布。对于臀部、背部或足跟,可以额外增加软垫或护垫保护关键部位。如果患者使用轮椅,建议选购带抗压设计的专用坐垫,并根据个人体型调整高度合适的支撑位置。
3、皮肤护理与观测
脊柱损伤患者的皮肤血液循环通常较差,容易变薄或干燥,需要每日进行皮肤检查与护理。患者或护理人员应检查常受压区域是否出现发红、水疱或小破溃,必要时可在冲洗后涂抹防护润肤剂。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同样重要,避免汗液或尿液浸渍皮肤导致感染风险。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小面积红肿或轻微破皮,应尽快使用医用敷料保护伤口,并咨询医师治疗。
4、补充营养与提高免疫力
营养不良会损害皮肤弹性与愈合能力,因此患者需均衡饮食,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如鱼、瘦肉、鸡蛋和豆类,增强组织修复能力。同时补充维生素C和锌,可以促进胶原蛋白形成,加速伤口愈合。遵医嘱饮用适量水分,保持身体水合作用,有助于改善皮肤代谢状态。
脊柱损伤后防治褥疮需要在日常护理中多方面密切关注皮肤健康状态,及时干预任何异常现象。如果发现无法自行控制的皮肤问题或疑似感染症状,请尽快求助医疗专业人士,确保脊柱损伤和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得以优化。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颈椎病用小针刀手术可以治好吗

颈椎病可通过小针刀手术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颈椎病通常由长期不良姿势、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颈部外伤、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小针刀手术主要用于缓解症状,但并非根治手段。 1、小针刀手术:小针刀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通过松解局部粘连、缓解肌肉痉挛,改善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活动受限。手术适用于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等,但对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有限。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避免复发。 2、药物治疗:颈椎病可能与椎间盘退变、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常用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200mg、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片50mg、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500μg,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热敷、电疗、超声波等方法,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颈椎病症状。热敷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每次15-20分钟;电疗和超声波需在专业机构进行,每周2-3次。 4、姿势矫正:长期不良姿势是颈椎病的重要诱因。日常生活中应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建议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进行颈部拉伸和放松。 5、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颈部肌肉强化和柔韧性训练,如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旋转等动作。每天进行10-15分钟,有助于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椎稳定性,预防病情加重。 颈椎病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避免高脂肪、高盐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增强体质。日常生活中避免颈部受凉,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