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9次阅读
小孩发热多数情况下可以洗澡,但需控制水温与时间,避免受凉或体力消耗。主要影响因素有体温阶段、基础疾病、环境温度、洗澡方式。
1. 体温阶段:体温上升期不宜洗澡,可能加重寒战;退热期可用温水擦拭,帮助散热。家长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
2. 基础疾病:合并肺炎、心力衰竭等疾病时禁止洗澡。可能与感染加重、心肺负荷增加有关,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唇发绀。
3. 环境温度:浴室需预热至26-28℃,关闭门窗避免对流风。家长需提前准备干净衣物与吸水浴巾。
4. 洗澡方式:选择擦浴或短时淋浴,禁用冷水或酒精物理降温。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退热药物。
建议发热期间保持适度水分摄入,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体温超过38.5℃或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
胃里长小疙瘩可能由慢性胃炎、胃息肉、胃平滑肌瘤、胃间质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胃镜检查、药物治疗、内镜切除、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慢性胃炎长期饮食不规律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炎症增生,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胶体果胶铋等药物。
2、胃息肉胃黏膜局部增生形成赘生物,可能与长期胃酸刺激有关,通常无症状或伴轻微腹胀,较大息肉需通过胃镜下电切术处理。
3、胃平滑肌瘤起源于胃壁肌层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但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胃超声内镜检查可明确诊断,直径超过2厘米建议手术切除。
4、胃间质瘤具有潜在恶性的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与基因突变相关,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需根据危险分级选择靶向治疗或根治性手术。
发现胃部异常隆起应及时完善胃镜检查,避免摄入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并定期随访观察病变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