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0次阅读
脑萎缩患者摔跤风险显著增高,主要与平衡能力下降、肌肉协调性减弱、认知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脑萎缩患者日常需特别注意防跌倒,主要风险因素有步态异常、体位性低血压、药物副作用、环境障碍、视觉空间感知障碍。
1、步态异常
脑萎缩患者常出现步幅缩短、步基增宽等步态改变,小脑萎缩者可能伴随共济失调。这类步态异常使患者行走时稳定性降低,容易在转身、跨越障碍时失去平衡。建议进行步态训练时使用助行器,居家环境保持地面干燥无杂物。
2、体位性低血压
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会导致体位变化时血压调节延迟,患者从坐卧姿势突然站立时可能出现头晕目眩。这种情况在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患者中尤为常见。起床时应遵循"三个30秒"原则,即醒后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后再行走。
3、药物副作用
部分治疗帕金森病的精神类药物可能引起嗜睡、眩晕等不良反应。抗胆碱能药物会加重认知障碍,增加跌倒概率。服用这类药物期间应避免单独外出,夜间起床需有人陪同。
4、环境障碍
居家环境中门槛、地毯边缘、潮湿浴室地面都是高危区域。脑萎缩患者对潜在危险判断力下降,易被轻微障碍物绊倒。建议移除松动地毯,浴室安装防滑垫和扶手,保持走道照明充足。
5、视觉空间障碍
顶叶萎缩会影响深度知觉和距离判断,患者常出现上下楼梯踏空、坐椅子时坐偏等情况。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可能将反光地面误认为水坑而绕行导致失衡。定期进行视觉空间功能评估有助于早期发现风险。
脑萎缩患者应建立防跌倒多重防护体系。营养方面保证充足维生素D和钙质摄入,适度进行太极拳等平衡训练。居家改造重点包括卫生间安装扶手、卧室设置夜灯、去除地面高低差。建议每半年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外出使用防滑鞋具,必要时配置髋部保护器。照料者需学习正确的搀扶技巧,避免患者因突然拉扯失去平衡。任何新发跌倒事件都应及时就医排查骨折等继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