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

| 1人回答 | 24次阅读

问题描述:
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卢成瑜
卢成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医师
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通常是每年的春夏交替和夏秋交替时节,具体以5月至7月及9月至11月最为常见。这是因为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肠道病毒的传播和存活,因此家长需要格外注意在这些时期做好预防工作。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讲究卫生、合理消毒、避免交叉感染以及及时发现症状并就医。
1导致手足口病高发的原因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而该病毒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繁殖速度最快。春夏和夏秋交替期间,由于温度和湿度适宜,这为病毒传播创造了理想条件。儿童的免疫机制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尤其是人群密集、儿童互动频繁的环境,如幼儿园和社区,容易加速病毒的传播。
2手足口病的主要预防方法
为了减少孩子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家长需要重视日常卫生管理: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为孩子勤洗手,尤其在饭前便后,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
环境消毒:家庭内部和儿童日常接触的玩具、奶瓶等物品需要使用含氯消毒剂定期清洁。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应加强晨检和物品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避免密切接触:疫情高发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人群密集区域,减少与患病儿童的直接接触。
3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一旦孩子出现发热、手足皮疹、口腔溃疡等疑似手足口病症状,应及时送医诊治。治疗通常包括以下措施:
对症治疗:医生可能会为患儿开具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控制发热状况,并使用局部涂抹的止痛药物缓解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
镇痛药物:对于咽喉疼痛严重的孩子,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量布洛芬。
液体补充:由于发热和溃疡可能导致孩子进食减少,需根据医生建议适当补充电解质液或者给予流质易消化的食物。
手足口病本身是一种可控的病毒感染,大部分患者在一到两周内能够痊愈,但若出现重症情况如持续高烧、不吃不喝、嗜睡甚至神经系统受累症状,需立即前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请家长务必重视手足口病的季节性传播特点,在高发季节提早预防。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应第一时间进行医学干预,避免交叉感染。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及时就医是保护孩子免受疾病困扰的关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手足口39度算重症了吗

手足口病体温达到39度并不一定属于重症,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手足口病的重症判断主要依据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症状,而非单纯体温高低。体温升高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等方式缓解,同时需注意预防并发症。 1、体温监测:手足口病患儿体温升高是常见症状,39度属于高热范围,但并非重症的唯一标准。建议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记录变化趋势,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2、物理降温:体温39度时,可先尝试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患儿额头、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酒精中毒。 3、药物退热:物理降温效果不佳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5-10mg/kg,每6-8小时一次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10-15mg/kg,每4-6小时一次,注意按体重计算剂量。 4、重症识别:手足口病重症通常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如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嗜睡、呕吐、肢体抖动或抽搐等。出现这些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5、家庭护理:患儿居家隔离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米汤、粥、面条等。鼓励多饮水,补充体液,促进代谢。 手足口病患儿体温39度时,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同时注意识别重症症状。居家护理期间,保持患儿饮食清淡、营养均衡,适当补充水分,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鼓励患儿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促进身体恢复。如病情持续加重或出现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