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鼻疖通常表现为鼻部红肿热痛、局部硬结、脓头形成等症状,严重时可伴随发热、头痛等全身反应。鼻疖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挖鼻、鼻部外伤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1、鼻部红肿热痛
鼻疖早期症状为鼻尖或鼻前庭皮肤发红、肿胀,触摸时有明显疼痛感和局部温度升高。疼痛多为持续性跳痛,在咀嚼或触碰时加重。该症状与局部毛囊及周围组织急性炎症反应相关,患者应避免挤压疖肿,可用碘伏溶液消毒患处。
2、局部硬结
感染后2-3天会出现边界清晰的圆形硬结,质地坚硬如豌豆大小。硬结中心可能逐渐形成黄色脓点,周围皮肤呈现暗红色。该阶段需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进行局部抗感染治疗。
3、脓头形成
随着炎症发展,硬结中央坏死组织液化形成黄白色脓栓,可能自行破溃排出脓血混合物。破溃前可见皮肤变薄发亮,此时切忌自行挑破,否则可能导致感染扩散。若脓液引流不畅,需由医生在无菌条件下切开排脓。
4、面部蜂窝织炎
当感染向周围扩散时,可能出现面颊部弥漫性红肿、皮温升高,甚至累及眼睑导致睁眼困难。这种情况提示并发面部蜂窝织炎,需立即就医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或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同时配合硫酸镁湿敷缓解肿胀。
5、全身症状
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寒战、发热、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可达38-39℃。若出现颅内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会有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等危急表现。此时需住院使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联合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强力抗感染治疗。
鼻疖患者日常应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挖鼻等不良习惯。饮食宜清淡,多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柑橘类水果及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红肿热痛或发热症状时,须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切勿延误治疗导致感染扩散。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控制,以降低鼻疖复发概率。
孩子得中耳炎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过敏反应、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
1、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或流感可能导致咽鼓管阻塞,引发中耳积液。家长需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布洛芬混悬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缓解症状。
2、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增生压迫咽鼓管开口,影响中耳通气。建议家长观察孩子睡眠是否打鼾,可通过鼻喷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缓解,严重时需手术切除。
3、过敏反应花粉或尘螨过敏可能导致咽鼓管黏膜水肿。家长需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必要时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
4、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会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需就医进行耳镜检查,常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治疗。
日常注意避免呛奶或躺着喂食,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感染概率,耳痛持续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