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妇产科 > 妇科

乳腺癌手术后多久走路

|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问题描述:
乳腺癌手术后多久走路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靖
王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乳腺癌手术后1-3天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开始短距离行走,具体恢复时间因手术方式、个人体质及并发症而异。

乳腺癌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若为保乳手术或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创伤较小,术后24小时可在床边站立或短距离行走,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全乳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者,因创伤较大,需待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渗液后逐渐增加活动量,通常术后2-3天开始床边活动。行走时需保持躯干直立,避免牵拉患侧上肢,初期建议使用医用胸带固定伤口。术后1周可过渡至室内自由行走,2周后尝试上下楼梯,但需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摆臂。若出现伤口疼痛加剧、肿胀或发热,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就医。

术后康复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初期行走需家属或康复师陪同,避免跌倒。每日可进行患侧上肢被动抬举训练,配合深呼吸练习改善肺功能。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术后1个月复查无异常后,可逐步恢复日常步行量,但3个月内避免马拉松、登山等高强度运动。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卵巢囊肿术中病理恶性

卵巢囊肿术中病理结果为恶性通常需要进一步治疗,可能为卵巢癌或其他恶性肿瘤。卵巢囊肿术中病理恶性可能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环境因素、既往病史等有关,通常表现为腹部胀痛、月经紊乱、排尿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等治疗方式。

1、遗传因素

卵巢囊肿恶性病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这类患者通常有家族史,发病年龄较早。治疗措施包括基因检测、定期筛查,必要时进行预防性卵巢切除。药物方面可遵医嘱使用奥拉帕利片、尼拉帕利胶囊等靶向药物。日常需注意避免接触致癌物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2、激素水平异常

长期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增加卵巢囊肿恶变概率,常见于未生育、晚育或长期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这类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治疗需调整激素水平,可遵医嘱使用来曲唑片、阿那曲唑片等药物。同时建议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减少高脂肪饮食。

3、环境因素

接触石棉、滑石粉等有害物质可能诱发卵巢组织恶变。这类患者通常有相关职业暴露史或长期接触史。治疗需立即脱离有害环境,可遵医嘱使用顺铂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等化疗药物。日常需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已知致癌物,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4、既往病史

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等病史的患者卵巢囊肿恶变风险较高。这类患者通常有长期慢性盆腔疼痛病史。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可遵医嘱使用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亮丙瑞林缓释微球等药物。日常需注意经期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定期妇科检查。

5、免疫功能异常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如艾滋病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卵巢囊肿恶变风险增加。这类患者可能伴有反复感染、乏力等症状。治疗需改善免疫功能,可遵医嘱使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等免疫治疗药物。日常需加强营养,适当锻炼,避免感染。

卵巢囊肿恶性病变患者术后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饮食上建议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如鱼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但避免剧烈运动。心理上需保持乐观积极心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疏导。家属应给予充分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