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血糖仪测量一般都偏高吗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血糖仪测量一般都偏高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血糖仪测量结果通常不会普遍偏高,测量准确性受操作规范、设备校准、试纸保存等因素影响。

家用血糖仪经过严格校准,在正确操作下可获得与静脉血相近的数值。指尖采血需清洁干燥,避免酒精残留稀释血液,采血时挤压过度会导致组织液混入,这些因素可能使结果偏高5%-10%。试纸开封后应在3个月内用完,高温高湿环境会降低酶活性,未及时校准的仪器也可能出现偏差。餐后立即测量或手部残留食物糖分时,数值可能暂时性升高。

部分疾病状态可能干扰测量,严重脱水时血液浓缩可造成假性高值,贫血患者因红细胞比容异常可能导致仪器误判。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等会与试纸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新型血糖仪已通过抗干扰设计改善此问题。不同品牌仪器间允许存在±15%的误差范围,但持续高于实验室检测值需排查仪器故障。

建议定期用质控液校验仪器,测量前温水洗手代替酒精消毒,采血时自然垂手待血液自然涌出。同一时段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更可靠,若空腹血糖持续超过6.1mmol/L或餐后2小时超过7.8mmol/L,应携带血糖仪至医院进行同步比对检测。日常需将试纸存放在阴凉干燥处,注意观察试纸有效期和仪器错误代码提示。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糖尿病停药的标准

糖尿病停药的标准需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功能恢复程度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评估。停药并非适用于所有糖尿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血糖控制:患者需通过饮食、运动等方式将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0mmol/L,且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7.0%。持续稳定的血糖控制是停药的前提条件。 2、胰岛功能恢复:通过胰岛功能检测评估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若胰岛功能明显改善,能够自主分泌足够的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可考虑逐步减少药物剂量,直至停药。 3、并发症风险:停药前需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若并发症风险较低,且血糖控制良好,可尝试停药。若存在高风险,需继续用药控制血糖。 4、生活方式干预:停药后需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糖低脂饮食、规律运动、体重控制等。生活方式干预是维持血糖稳定的关键,需长期坚持。 5、定期监测:停药后需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若血糖出现波动或升高,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重新启动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停药后需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低糖低脂饮食,如增加蔬菜、全谷物摄入,减少精制糖和高脂肪食物;规律运动,如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同时保持体重在合理范围内。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与医生保持沟通,确保血糖稳定,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