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6次阅读
艾滋病感染后通常2-4周出现急性期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持续数年无症状。症状发展可分为急性期、临床潜伏期和艾滋病期三个阶段,具体表现与个体免疫状态有关。
约50%-70%感染者在暴露后2-4周出现发热、咽痛、皮疹等类流感症状,持续1-2周自行缓解,此时病毒载量高但抗体检测可能阴性。
多数感染者进入长达5-10年的无症状期,仅部分出现持续性淋巴结肿大,CD4+T淋巴细胞缓慢下降,此阶段具有传染性但症状隐匿。
当CD4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出现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恶性肿瘤(如卡波西肉瘤)及神经系统病变等典型症状。
病毒亚型、初始感染量、遗传因素及抗病毒治疗时机均会影响病程进展,规范治疗可使患者长期处于无症状期。
建议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进行暴露后预防,定期检测HIV抗体,确诊后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
抗生素不能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流感由病毒引起,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滥用可能产生耐药性。
流感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导致,抗生素无法破坏病毒结构。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可抑制病毒复制。
抗生素仅对链球菌肺炎等继发细菌感染有效。流感合并细菌感染时需通过血常规等检查后,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等药物。
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流感期间应避免自行服用头孢类等抗生素,防止未来细菌感染时药物失效。
流感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可使用布洛芬退热,右美沙芬镇咳。重症患者需住院接受帕拉米韦等静脉抗病毒治疗。
流感期间建议多饮水,补充维生素C,出现持续高热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合并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