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心血管内科

心脏神经官能症按摩哪个穴位

|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问题描述:
心脏神经官能症按摩哪个穴位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龚新宇
龚新宇 中日友好医院 副主任医师

心脏神经官能症可通过按摩内关穴、膻中穴、神门穴、足三里穴缓解症状。该病多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表现为心悸、胸闷等非器质性症状。

1、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按压可调节心率,改善心悸症状。建议配合深呼吸重复进行。

2、膻中穴

两乳头连线中点处,轻柔按揉有助于缓解胸闷气短。家长需注意儿童按压力度不宜过大。

3、神门穴

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刺激该穴位可安定心神。若伴随失眠可延长按压时间。

4、足三里穴

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持续点按能调节胃肠功能。按压时出现酸胀感为有效刺激。

穴位按摩需长期坚持,每日2-3次为宜。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心脏病。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心率58次/分的危害有哪些

心率58次/分可能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运动员生理性适应、药物影响、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心脏传导系统病变等情况。

1、生理性适应

长期运动人群可能出现心率偏低,属于心脏代偿性适应,通常无须干预,定期监测心率即可。

2、药物因素

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药物可能抑制窦房结功能,导致心率下降,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3、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不足会降低新陈代谢率,可能伴随怕冷、乏力等症状,需补充左甲状腺素钠治疗。

4、心脏传导阻滞

房室结或希氏束病变可能导致心动过缓,严重时需安装心脏起搏器,常伴有头晕或晕厥发作。

日常应避免突然体位改变,监测有无黑矇症状,若合并血压异常或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