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头条资讯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睡狮已醒,石药&中生,最新战略解析

医心科普 发布时间:2021-04-27 07:04 82次浏览
关键词:

其实成功有很多种定义,在创新大时代,尤其在医药领域,面对拥挤的赛道或热门的靶点,保持个性/寻求差异化突破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秀,但没有必要成为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其实也是一种成功。

中国的Big Pharma为数不多,呈现“北乔峰,南慕容”的格局。北有齐鲁、石药、鲁南等,南有恒瑞、天晴、扬子江、复星和翰森等一线战队。成为恒瑞,或是很多国内药企的梦想,但是不可能都能实现。

石药&中生作为两家港股上市的大型药企,近几年根据自身情况,聚焦优势领域的同时,和其他的Big Pharma保持差异化,创新转型成效非常显著,雄狮已醒。和Biotech依靠资本输血不同,他们有丰厚的仿制药业务来提供现金流,意味着在创新转型的道路上可以承担更多风险和挑战,转型之路也是走得坚定不移。

石药在2015年之前为业绩对研发的投入不多,那时管线相对薄弱;但在2015年之后,公司的策略做了大的调整,在研发和BD方面加大投入,经过5年多的努力,如今管线和研发的创新能力也已经补足,并且把创新和研发作为了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方向。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起步虽然不算早,但转型成效非常显著。目前形成了以肿瘤药物为主,肝病、骨科、呼吸、抗感染和疫苗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尤其是布局疫苗大赛道,和其他的Big Pharma形成错位,同时对外加强合作,短期内覆盖了市场上热门靶点,管线布局完善。

前期我们分析了药明系和恒瑞系,今天我们重点来看看石药集团和中国生物制药这两头雄狮最新的发展战略。近万亿市值,药明系,最新战略解析;近7000亿市值,恒瑞系,最新战略解析

1

石药集团成立于1997年,由原石家庄四家药厂合并改组形成。公司最开始以原料药为主,2002年重组成立中诺药业,实现向原料药、制剂并重的战略转型。之后石家庄国资委将股权转让给联想控股,2008年联想控股又转让给弘毅投资,并于2015年完成管理层收购,将持有股权转让给了时任公司董事长的蔡东晨。截至2020年12月30日,蔡东晨先生共持有石药集团23.39%的股份,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整体规划

未来公司继续追求积极发展创新药,推进产品国际化,巩固原料药领先优势的策略。整体发展规划是:“聚焦创新、产品布局、国际拓展、兼并收购”。

继续增加研发投入,聚焦创新,保持公司的竞争力,从产品布局上关注大品种和前沿技术领域;国际拓展上,把中国权益和全球权益相结合进行双向BD,另外通过收购优秀的公司和产品来补齐管线。

总结

从石药的产品线可以看出除了聚焦抗肿瘤药以外,和恒瑞聚焦麻醉和造影剂完全不同,石药深耕市场空间比较大的神经系统类、抗感染类和心血管领域,形成差异化的产品系列,在这些领域成为领头羊。同时保持强大的研发投入,BD合作+自主研发双管齐下,创新药的布局也迎来收获期,未来5年陆续有20多个产品上市。

2

中国生物制药2000年在香港上市,公司成立最初立足肝病领域,深耕细作,在国内肝病领域长期占据龙头地位,之后积极拓展产品线,凭借强大的销售团队不断拓展仿制药业务,逐渐发展为抗肝病、肿瘤、骨科、呼吸系统及抗感染等多轮驱动的仿制药巨头。近年公司围绕“创仿结合”,持续加大创新药研发投入,逐步实现创新转型。

我们根据公司的对外交流以及公告,梳理下公司的发展战略。

研发策略

目前公司10个立项的品种里有8个是最新产品,每10个申报临床的品种有5个是创新的,投向创新的百分比应该超过60%。研发团队人数从2013年的500余人增长至目前3200余人。2020年研发投入28.5亿元,占营收12.0%。

销售布局

肿瘤的队伍也是19年的3000人增加到去年年底的3800人,未来规划要超过4000人,销售的力量会进一步加强。目前我们正在考虑PD-1的销售问题,按正常的时间表,霍奇金淋巴瘤现场核查通过了,大概在6月份有机会上市,第二个适应症鼻咽癌和第三个适应症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鼻咽癌是三期临床做完准备申报NDA,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级临床的中期结果非常好,预计会很快申报NDA,这两个都有机会在今年申报获批。八因子也以创新药的名义于去年5月份申报NDA,对销售做了有效的布局,今年这两个品种会有效的拉动公司的增长。

BD策略

公司内部对于未来的投资也有一个排序,最专注的还是核心制药方的几个方向。收购Softhale完善在呼吸领域的产品布局,加强公司在呼吸领域的领导地位。第二是疫苗,公司认为一个生物制药公司应该同时包括治疗和疫苗的板块,投资科兴中维扩展疫苗业务,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探索。第三是生态布局,但这不是首要目标。公司目前也在进行一些非核心的资产的剥离。

产品策略

今年公司会在几大核心领域,例如呼吸、肝病、肿瘤,心脑血管、疼痛、抗肝癌领域有更进一步的布局。同时通过外部合作一起探索新的创新的科技研发方向。未来几年公司会在创新研发方面有更多的投入。目前上市公司账面上有100多亿的现金,今年可能会有资本上一些比较大的动作,若这些动作完成的话,账上的现金是比较多的,可以支持支撑中国生物制药在未来三年做一系列的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动作。

国际化思路

自主研发的创新药TDI01将海外权益授予Graviton也显示了公司的创新实力。国际化有两个思路,一个就是安罗基尼在美国有两个在二期临床的,包括子宫瘤和软组织肉瘤。目前肺纤维化进入一期,脑梗在二期。未来包括3525、3804都会很快向美国申报。另外一个方向是氟维司群在德国、葡萄牙和美国都拿到了出口批文,福沙匹坦是第二个,分别在欧盟、美国和中国拿到批文,未来该产品也非常会强劲。

总结

纵观美日,制药企业都经历了药政改革后企业集中度提升的过程,尤其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集采和对创新的支持等政策对竞争格局和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集采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影响,重点是满足病人需求,其中仿制药可以解决经济需求/创新药则满足临床未满足的需求,在创新转型的路上,石药&中生凭借其多年在仿制药业务上积累的强大的市场推广能力、突出的资源整合能力,积极适应,调整策略,对仿制药和创新进行双重布局符合未来大趋势,值得借鉴!

相关推荐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