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正常值范围因测量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需低于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建议低于7%。血糖控制目标需根据年龄、并发症等因素个体化调整。
1、空腹血糖空腹8小时以上静脉血浆血糖正常值为4.4-7.0mmol/L。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可适当放宽至5.0-8.3mmol/L。
2、餐后血糖餐后2小时毛细血管血糖应低于10.0mmol/L。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后1小时血糖需低于7.8mmol/L。
3、随机血糖非空腹时段随机血糖不宜超过11.1mmol/L。出现明显高血糖症状时需立即监测并处理。
4、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普通糖尿病患者建议控制在7%以下,年轻无并发症者可更严格。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数据,配合饮食控制、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出现持续高血糖或低血糖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标准通常为血糖低于3.9毫摩尔每升,可分为轻度低血糖、症状性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三种类型,具体判断需结合症状与血糖值。
1、轻度低血糖血糖介于3.0-3.9毫摩尔每升,可能出现心悸、出汗、饥饿感等自主神经症状,建议立即进食含糖食物。
2、症状性低血糖血糖低于3.0毫摩尔每升伴随明显症状如头晕、乏力,需口服葡萄糖或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溶液。
3、严重低血糖血糖低于2.8毫摩尔每升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或抽搐,必须紧急医疗干预,可静脉输注葡萄糖或胰高血糖素注射。
4、无症状低血糖部分患者血糖低于3.9毫摩尔每升但无自觉症状,常见于长期糖尿病患者,需通过规律血糖监测发现。
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糖果,定期监测血糖,若反复发生低血糖需及时调整降糖方案,避免空腹运动或过量使用降糖药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降低血糖更有效的方法有生活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1、生活干预: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配合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慢跑。
2、物理治疗:对于肥胖相关血糖问题,可通过器械训练增强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或采用电刺激疗法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3、药物治疗:二甲双胍通过抑制肝糖输出控制基础血糖,格列美脲促进胰岛素分泌应对餐后高血糖,达格列净通过排尿排出多余糖分。
4、手术治疗:代谢手术如胃旁路术或袖状胃切除术,通过改变消化道结构减少营养吸收,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重度肥胖患者。
长期监测血糖变化,遵医嘱阶梯式调整治疗方案,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巩固效果。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标准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四个指标,具体目标值为空腹血糖低于5.3毫摩尔每升、餐后1小时血糖低于7.8毫摩尔每升、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毫摩尔每升、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0%。
1、空腹血糖空腹血糖需控制在3.3-5.3毫摩尔每升,监测时间应为晨起未进食8小时以上,数值异常可能提示胰岛素基础分泌不足。
2、餐后1小时血糖餐后1小时血糖应低于7.8毫摩尔每升,反映进食后早期胰岛素分泌能力,超过该值需调整饮食结构或增加运动。
3、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目标值为4.4-6.7毫摩尔每升,持续偏高可能导致巨大儿风险,可通过分餐制配合低升糖指数食物改善。
4、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近8-12周平均血糖水平,妊娠期建议控制在6.0%以下,数值超标需考虑胰岛素治疗。
建议每日定时监测血糖并记录,配合营养师制定的个性化膳食方案,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产检评估胎儿发育情况。
山东省立医院
糖尿病出现低血糖可能由胰岛素过量、饮食不规律、运动过度、肾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
1. 胰岛素过量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过大可能导致血糖骤降,表现为心悸、出汗。需调整用药方案,可备用葡萄糖片、含糖饮料应急。
2. 饮食不规律延迟进餐或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药物作用与血糖来源不匹配。建议定时定量进食,随身携带饼干等零食。
3. 运动过度未调整药量情况下剧烈运动加速葡萄糖消耗。运动前应监测血糖,必要时补充碳水化合物。
4. 肾功能不全肾脏代谢异常导致胰岛素蓄积,可能引发反复低血糖。需评估肾功能并调整降糖策略,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糖尿病患者应规律监测血糖,随身携带急救糖块,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15克速效碳水化合物。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适合高血糖人群适量食用的水果主要有柚子、苹果、草莓、樱桃,也可遵医嘱使用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药物控制血糖。
一、食物1. 柚子柚子含糖量较低且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糖分吸收,建议每日食用不超过200克。
2. 苹果苹果果胶含量高,升糖指数适中,连皮食用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单次食用量控制在半个。
3. 草莓草莓属于低糖浆果类,富含维生素C和多酚类物质,每次食用10-15颗为宜。
4. 樱桃樱桃含有花青素且升糖负荷低,选择新鲜品种每日不超过20颗。
二、药物1. 阿卡波糖α-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分解控制餐后血糖。
2. 二甲双胍双胍类基础降糖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需监测肾功能。
3. 格列美脲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适用于有一定胰岛功能的患者。
选择水果时需监测血糖反应,避免与正餐同食,合并用药者应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