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贲门下隆起通常指胃镜检查时发现的贲门下方黏膜异常凸起,可能由贲门炎、胃息肉、平滑肌瘤、食管裂孔疝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引起。贲门是连接食管与胃的解剖结构,其下方隆起需结合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1、贲门炎
贲门炎是贲门黏膜的炎症反应,可能与胃酸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刺激性饮食有关。患者常伴随反酸、胸骨后灼痛等症状。治疗可选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抑制胃酸,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日常需避免辛辣食物及过度弯腰动作。
2、胃息肉
贲门下胃息肉多为良性增生性病变,部分与慢性胃炎或遗传因素相关。较小息肉可能无症状,较大者可导致吞咽梗阻感。内镜下可观察到表面光滑的半球形隆起,病理类型包括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直径超过5毫米的息肉建议内镜下切除,术后定期复查胃镜。
3、平滑肌瘤
起源于贲门肌层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CT检查可见均匀密度的黏膜下肿块,内镜下表现为活动性良好的半球状隆起。无症状小肌瘤可观察随访,若出现出血或梗阻需行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术后需排除胃肠道间质瘤等恶性病变。
4、食管裂孔疝
胃部通过膈肌裂孔疝入胸腔时,可能形成贲门下假性隆起。典型症状包括餐后胸痛、嗳气,卧位加重。钡餐造影可见胃黏膜皱襞跨越膈肌。轻度疝气可通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控制反流,严重者需行胃底折叠术修复膈肌缺损。
5、恶性肿瘤
贲门癌早期可表现为黏膜不规则隆起,进展期可见溃疡或狭窄。病理确诊需依赖活检,常见类型包括腺癌、鳞癌。增强CT有助于评估浸润深度,治疗方案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胃镜筛查。
发现贲门下隆起后应完善超声内镜或CT等检查明确病变层次,避免自行使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日常保持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以减少腹压。若出现持续呕吐、消瘦或黑便等预警症状,须立即就诊消化内科或胸外科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