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肥胖症

博禾精选结果

内分泌失调会不会是肥胖症引起的

肥胖是可以导致内分泌失调的,肥胖可以导致胰岛素异常分泌增多,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糖代谢脂代谢异常,也可以引起性激素分泌异常,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进而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等代谢异常的表现,所以需要减重治疗。

内分泌科青少年患肥胖症的原因有哪些

袁晓勇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青少年肥胖症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心理因素及内分泌疾病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

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肥胖症时,青少年发生肥胖的概率显著增加。遗传可能影响基础代谢率、脂肪分布及食欲调控机制。建议家长关注家族肥胖史,定期监测体重变化,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增加活动量进行早期干预。

2、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如油炸食品、含糖饮料,以及暴饮暴食等行为会导致能量过剩。部分青少年存在早餐省略、夜间加餐等不规律进食习惯。家长需帮助建立定时定量饮食模式,增加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摄入。

3、缺乏运动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每日运动量不足60分钟中高强度活动,会导致能量消耗减少。学校体育课参与度低、通勤方式以乘车为主等因素加剧运动不足。建议每天进行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

4、心理因素

学业压力、社交焦虑可能引发情绪性进食,部分青少年通过暴食缓解负面情绪。睡眠不足会影响瘦素和胃饥饿素分泌平衡。需要心理疏导结合行为矫正,建立健康的压力应对机制。

5、内分泌疾病

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能导致病理性肥胖,常伴随向心性脂肪堆积、生长迟缓等症状。下丘脑病变可能干扰饱腹感信号传递。若发现体重短期急剧增加或合并其他异常,应及时就诊内分泌科。

预防青少年肥胖需要家庭、学校和医疗机构多方协作。家长应以身作则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学校需保证每日体育活动时间,社区可提供营养教育课程。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对体重增长过快的青少年建议到营养科或内分泌科评估。避免采用极端节食方法,减重过程中要保证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供给。

内分泌科肥胖症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袁晓勇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肥胖症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体重增加、活动耐力下降、食欲异常、睡眠质量下降、皮肤改变等。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通常与遗传、饮食、运动等因素有关。

1、体重增加

体重增加是肥胖症最直观的早期表现,短期内体重增长超过正常范围,尤其是腰围明显增粗。可能与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因素有关。建议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调整饮食结构并增加体力活动。

2、活动耐力下降

轻度肥胖即可出现活动后气促、易疲劳等症状,爬楼梯或快步走时尤为明显。这与脂肪堆积增加心肺负担有关。可通过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逐步改善体能,避免久坐不动。

3、食欲异常

部分患者早期表现为食欲亢进,尤其偏好高糖高脂食物,可能与瘦素抵抗等代谢紊乱相关。需注意规律三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奥利司他胶囊等药物调节食欲。

4、睡眠质量下降

肥胖可能引发睡眠呼吸暂停或频繁夜醒,晨起后仍感困倦。这与颈部脂肪堆积压迫气道有关。建议侧卧睡姿,控制晚餐摄入量,严重时可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5、皮肤改变

皮肤褶皱处易出现黑棘皮样变或反复真菌感染,常见于颈部、腋下等部位。与胰岛素抵抗和局部潮湿有关。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合并感染时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治疗。

肥胖症早期干预效果较好,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控制精制碳水摄入;保证7-8小时规律睡眠。若体重指数超过28或合并高血压、高血糖等症状,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通过人体成分分析等检查评估代谢风险。

小儿内科小儿肥胖症是什么病引起的呢

姚伟
姚伟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小儿肥胖症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内分泌异常、心理因素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体重超过同龄儿童标准、皮下脂肪堆积、活动耐力下降等症状。小儿肥胖症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行为干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遗传因素

父母双方或一方肥胖的儿童发生肥胖症的概率较高,可能与基因调控能量代谢、脂肪分布等机制有关。这类儿童需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家长需帮助建立规律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鼓励每天进行60分钟以上中高强度运动。

2、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如油炸食品、含糖饮料,或存在暴饮暴食等行为问题可能导致能量过剩。家长需控制儿童每日总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例,采用小份餐具减少单次进食量,避免用食物作为奖励或安抚手段。

3、缺乏运动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会减少能量消耗。建议家长制定每日运动计划,包括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结合跳绳、球类等趣味性活动,减少连续静坐时间超过1小时的情况,逐步将屏幕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

4、内分泌异常

下丘脑综合征、库欣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引发病理性肥胖,常伴随生长迟缓、皮肤紫纹等表现。需通过激素检测、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可能需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醋酸甲羟孕酮片等药物,或进行垂体瘤切除等手术治疗。

5、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导致情绪性进食,形成恶性循环。家长需关注儿童心理状态,避免体重相关羞辱性语言,必要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氟西汀胶囊等抗抑郁药物辅助干预。

家长应每3个月监测儿童身高体重变化,计算体质指数百分位,避免盲目节食或使用成人减肥方法。学校需提供营养均衡的午餐并保证体育活动时间,社区可组织亲子运动课程。若调整生活方式6个月后体重仍持续增长,或出现黑棘皮病等并发症表现,需及时至儿科内分泌科就诊评估。

内分泌科肥胖症与库欣综合征有什么区别

袁晓勇
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肥胖症与库欣综合征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和伴随症状,肥胖症通常由热量摄入过多、运动不足等生活方式因素引起,而库欣综合征是因皮质醇长期过量分泌导致的病理性疾病。

肥胖症主要表现为体重超过标准范围、体脂率升高,可能伴随轻度代谢异常如血脂升高或血糖波动,但通常无特异性激素紊乱表现。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等生活方式干预改善症状,多数情况下无须医疗干预。库欣综合征的核心特征是向心性肥胖,即面部圆润伴锁骨上脂肪垫堆积,但四肢相对纤细,同时伴有皮肤紫纹、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明显升高。

库欣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精神症状如抑郁或躁狂,女性常有月经紊乱,男性可表现为性功能减退。部分患者因长期高皮质醇血症导致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这些特异性表现极少出现在单纯肥胖症中。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库欣综合征患者存在垂体腺瘤、肾上腺肿瘤等皮质醇分泌异常病灶,而肥胖症患者相关检查结果通常正常。

建议存在向心性肥胖合并皮肤紫纹、高血压等症状的患者及时就诊内分泌科,通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肾上腺CT等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库欣综合征需手术切除肿瘤或药物控制皮质醇分泌,而肥胖症治疗以生活方式管理为主,必要时可辅以奥利司他胶囊等减重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