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血管造影存在一定风险,但多数情况下风险可控。主要风险包括造影剂过敏反应、血管损伤、肾功能损伤、心律失常、感染等。心血管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需由专业医生评估后实施。
心血管造影最常见的风险是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轻度过敏反应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皮疹,通常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即可缓解。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与造影剂渗透压刺激有关。严重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罕见,发生率不足百分之一,但需立即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抢救。肾功能损伤多见于原有慢性肾病或糖尿病患者,造影剂可能加重肾小管损伤,术前需评估肌酐清除率并充分水化。
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包括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桡动脉路径较股动脉路径出血风险降低,但仍有血管痉挛可能。导管操作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夹层或血栓形成,需立即进行支架置入等干预。心律失常多为一过性室性早搏,严重室颤需电复律治疗。导管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将感染概率控制在极低水平,但免疫力低下者仍可能出现菌血症。
心血管造影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告知医生药物过敏史。术后应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疼痛。出现胸闷气促、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合理选择适应症并规范操作可使心血管造影成为安全的诊断方法。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血管病的根源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及遗传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促进炎症反应或代谢紊乱等机制,最终导致心脏或血管功能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病最常见的病理基础,由血脂异常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逐渐阻塞血管。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诱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斑块破裂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患者需控制血脂,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
长期高血压直接增加血管壁压力,导致血管重构和硬化。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同时增加心脏负荷引发左心室肥厚。动态血压监测显示夜间血压未下降者风险更高。常用降压药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
高血糖状态通过糖基化终产物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同时伴随脂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率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胰岛素抵抗还促进血栓形成,需严格控糖并使用二甲双胍片、达格列净片等药物。
烟草中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破坏血管内皮完整性,增加血小板聚集概率。吸烟者冠心病发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6倍,戒烟后2年内风险可降低50%。尼古丁替代治疗可采用尼古丁咀嚼胶辅助。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单基因遗传病可直接导致早发冠心病。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关联密切,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应提前筛查。基因检测结合生活方式干预可延缓疾病进展。
预防心血管病需综合管理危险因素,每日保证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饮食遵循地中海饮食模式,限制钠盐摄入低于5克/日。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指标,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冠状动脉CT或运动负荷试验评估。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血管狭窄患者一般可以坐飞机,但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生建议决定。若存在不稳定心绞痛、近期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力衰竭等情况,通常不建议乘坐飞机。
心血管狭窄程度较轻且病情稳定的患者,乘坐飞机通常不会造成明显风险。飞行过程中机舱内气压变化较小,现代客机均配备加压舱,氧气浓度可维持在接近地面水平。患者需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避免托运。飞行前避免饱餐和饮酒,选择靠过道座位便于活动,每隔1-2小时起身走动促进血液循环。合并高血压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物,登机前测量血压确保控制在安全范围。
狭窄程度超过70%或近期有急性心血管事件发作的患者,飞行可能诱发心肌缺血。高空环境下血氧饱和度可能下降,加重心脏负荷。这类患者飞行时需提前申请机上氧气设备,避免单独出行。若飞行中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告知机组人员,使用备用氧气并服用急救药物。部分航空公司要求严重心脏病患者提供医疗证明方可登机,建议提前联系航空公司了解具体规定。
心血管狭窄患者乘机前应进行运动负荷试验评估心脏功能,由心内科医生开具适航证明。飞行期间注意补充水分但避免过量饮水,穿着弹力袜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建议选择直飞航班减少转机劳累,随身携带近期心电图和用药清单以备不时之需。术后3个月内支架植入患者需谨慎评估,必要时推迟长途飞行计划。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血管破裂前兆可能包括突发剧烈胸痛、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皮肤湿冷及血压骤降。心血管破裂通常由动脉瘤、外伤、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引起,需立即就医。
心血管破裂前常出现难以忍受的胸痛,疼痛可能向背部或腹部放射,类似撕裂感。这种疼痛与心肌梗死不同,通常持续不缓解且程度剧烈。动脉瘤破裂或主动脉夹层是常见诱因,伴随大汗和濒死感。需紧急进行CT血管造影确诊,避免剧烈活动并平卧等待救援。
血液涌入心包或胸腔会导致呼吸急促、窒息感,患者可能出现端坐呼吸或口唇发绀。心包填塞时可见颈静脉怒张,听诊心音遥远。这种情况需立即心包穿刺引流,同时使用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禁用抗凝药物。
大脑灌注不足会引起嗜睡、烦躁或昏迷,常见于失血性休克早期。患者可能伴随肢体湿冷、尿量减少,收缩压常低于90mmHg。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同时准备急诊手术修复血管。
外周循环衰竭表现为皮肤苍白、出冷汗及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四肢温度与躯干温差明显增大,提示有效循环血量严重不足。此时需监测中心静脉压,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器官灌注,避免过多液体负荷加重心脏负担。
血压在数分钟内急剧下降伴脉压差缩小,是血管破裂后低血容量的典型表现。可能出现奇脉或交替脉,超声检查可见心包积液。需紧急行床旁超声评估,术前可静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暂时提升血压。
心血管破裂属于致命急症,日常需严格控制血压和血脂,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定期进行血管超声筛查。出现相关症状时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绝对安静,任何延误都可能影响预后。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心血管堵塞不一定必须做造影,是否需要进行造影检查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心血管堵塞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于症状典型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医生可能优先选择无创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或冠脉CT评估血管情况。这些检查风险较低,可初步判断血管狭窄程度。若检查结果提示中重度狭窄或患者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高危表现,则需进一步行冠脉造影明确病变位置和程度。冠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血管堵塞范围,为后续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提供精准依据。
部分特殊人群如肾功能不全、造影剂过敏或出血倾向患者,需谨慎评估造影风险。这类情况下可能采用药物负荷试验、核素心肌显像等替代方案。高龄或合并多系统疾病的患者,医生会权衡检查获益与潜在并发症风险,制定个体化方案。
心血管堵塞患者日常需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并规律运动。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出现持续胸痛、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血运重建的最佳时机。
山东省立医院
心血管病人一般可以适量食用榴莲,但需注意控制摄入量并监测身体反应。
榴莲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有助于调节血压平衡,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益处。其膳食纤维可帮助降低胆固醇吸收,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榴莲中的天然抗氧化成分如维生素C和多酚类物质,能够减轻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损伤。部分研究显示榴莲提取物可能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这一效果尚未在人体临床研究中得到明确证实。食用时建议选择成熟度适中的果肉,避免同时摄入高盐或高脂食物。
榴莲含糖量和热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和体重增加,加重心血管负担。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加快或血压升高等不适反应,尤其合并糖尿病或肥胖症者需谨慎。少数对硫化物敏感的人群食用后可能引发头痛或胃肠不适。若正在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需注意榴莲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食用前应咨询医生。
心血管患者日常饮食应以低盐低脂、均衡营养为原则,可搭配苹果、蓝莓等低升糖指数水果。建议每周食用榴莲不超过100克,避免空腹食用,食用后注意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若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食用并就医。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根据医生建议调整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