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肌酸激酶同工酶mb

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主要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CK-MB升高提示心肌细胞受损,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检测方法包括血液检测、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
1.CK-MB的生物学特性
肌酸激酶(CK)有三种同工酶:CK-MM(骨骼肌型)、CK-MB(心肌型)和CK-BB(脑型)。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占心肌总CK的15%-30%。当心肌缺血或坏死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CK-MB释放入血,通常在心肌梗死后3-8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峰值,48-72小时恢复正常。
2.CK-MB升高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是CK-MB升高的最常见原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总CK。其他可能原因包括心肌炎、心脏手术、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挫伤。非心脏因素如剧烈运动、肌肉注射、多发性肌炎也可能导致轻度升高,但通常伴随CK-MM显著增高。
3.检测与鉴别诊断
CK-MB检测需采静脉血,正常参考值一般小于5ng/mL或小于总CK的5%。需动态监测,典型心肌梗死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曲线。需与肌钙蛋白(cTnI/cTnT)联合检测,后者特异性更高且窗口期更长。心电图ST段抬高和冠状动脉造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4.处理方案
确诊心肌梗死需立即启动再灌注治疗:
药物治疗:阿司匹林300mg嚼服、氯吡格雷600mg负荷量、替格瑞洛180mg负荷量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80mg强化降脂;吗啡镇痛
-手术治疗: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在90分钟内完成,或静脉溶栓(阿替普酶、瑞替普酶)
-监护措施:持续心电监测、吸氧、卧床休息,限制钠盐摄入
CK-MB是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评估。疑似胸痛患者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黄金救治时间。即使CK-MB正常,持续胸痛仍需排除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能。定期体检和心血管风险评估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