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可能存在哪些并发症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但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长期并发症。常见问题涉及心血管系统、感染风险、代谢紊乱等方面,需通过规范操作、药物调整和生活方式干预进行预防管理。
1. 低血压
透析过程中血容量快速减少可能导致低血压,表现为头晕、冷汗甚至意识丧失。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脱水量(每次不超过体重的5%)、调整透析液钠浓度。出现症状时立即平卧,医护人员会快速补充生理盐水或高渗葡萄糖溶液。
2. 肌肉痉挛
电解质紊乱和快速脱水易引发下肢肌肉痉挛。透析前避免进食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透析中可采用高钠透析模式。发生时可局部热敷按摩,严重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缓解。
3. 失衡综合征
血尿素氮快速下降引发脑水肿,表现为头痛、恶心甚至抽搐。首次透析患者风险较高,应采用渐进式透析方案,初始2小时使用低效透析器。出现症状时立即降低血流量,静脉输注甘露醇。
4. 感染风险
长期血管通路增加感染概率,动静脉瘘每月感染率约0.5-1%。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每次透析后压迫止血4-6小时。发热寒战需立即血培养,经验性使用万古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
5. 心血管并发症
50%患者会出现左心室肥厚,与高血压和贫血相关。每周三次透析需配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促红素注射维持血红蛋白>100g/L。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3kg。
6.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钙磷代谢紊乱导致皮肤瘙痒、骨痛。需限制磷摄入(每日<800mg),餐中服用碳酸镧等磷结合剂。监测iPTH水平,超过300pg/ml时考虑使用西那卡塞或甲状旁腺切除术。
规范化的透析方案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患者应保持每周三次规律透析,严格控制水分和钾磷摄入,每日自测血压和体重。透析龄超过5年者建议每半年进行眼底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等系统评估,早期发现淀粉样变性等远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