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病是什么病,能治愈吗

传染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29次浏览

关键词: #治愈

败血病是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引发的全身性感染,及时规范治疗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关键因素包括早期识别、抗生素使用、感染源控制和器官功能支持。

1. 败血病由细菌、病毒或真菌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常见感染途径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或伤口感染。免疫力低下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发病。病原体释放毒素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发展为脓毒症休克或多器官衰竭。

2. 诊断需结合血培养、炎症指标检测和临床症状。典型表现包括寒战高热(体温超过38.3℃或低于36℃)、呼吸急促(>20次/分)、心率增快(>90次/分),可能伴随意识模糊。降钙素原检测和血乳酸水平测定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3. 治疗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静脉抗生素如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感染灶清除包括脓肿引流、坏死组织清创、导管拔除等。器官支持涉及机械通气、血液净化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重症需进入ICU治疗。

4. 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风险。手术患者规范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糖尿病患者严格管理血糖,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监测中性粒细胞计数。日常注意手卫生,皮肤伤口及时消毒,免疫力低下者避免接触传染源。

败血病治愈率与诊疗时机密切相关,轻症患者经2-3周治疗多可康复,重症存活率约60-70%。恢复期需监测肝肾功能等后遗症,定期复查炎症指标。高危人群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造成不可逆器官损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