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量少可通过按摩三阴交、关元、血海、足三里、太冲等穴位改善。

1、三阴交: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按摩此穴能调节肝脾肾三经气血,改善气血不足型月经量少。用拇指指腹以适中力度顺时针揉按3-5分钟,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宜。长期坚持可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增加经血排出量。

2、关元:

关元穴在脐下3寸处,属任脉要穴。按摩时以掌根轻柔按压或艾灸效果更佳,能温补下元、调理冲任。适用于阳虚寒凝导致的经血量少,伴随小腹冷痛者。每日睡前按摩5分钟,连续1个月经周期可见效。

3、血海: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拇指按压此穴可活血化瘀,特别适合气滞血瘀型月经量少,表现为经色暗紫有血块。配合热敷效果更显著,每次按摩至皮肤微微发热,每日2次能改善子宫血液循环。

4、足三里: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作为强壮要穴,持续点按能补益脾胃气血,适用于气血虚弱型月经量少。建议晨起空腹时按摩,配合摄入红枣、枸杞等补血食材效果更佳。

5、太冲:

太冲穴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重按此穴可疏肝解郁,缓解压力型月经失调。肝气郁结者经前一周开始按摩,配合深呼吸能调节内分泌,增加经血量。按摩力度以能耐受为度,双侧交替进行。

日常可配合饮用当归红糖水、艾叶煮鸡蛋等食疗方,避免生冷饮食。经期注意腰腹部保暖,穿着宽松衣物减少盆腔压迫。保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瑜伽等柔和锻炼,促进气血运行。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加重气血损耗。若调理3个月经周期未见改善,需就医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宫腔粘连等器质性疾病。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