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蛔虫病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胆道蛔虫病的检查方法主要有粪便虫卵检测、腹部超声检查、血液常规检查、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样本中是否存在蛔虫卵,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是初步筛查的常用手段。若检出虫卵可结合临床症状辅助诊断,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可能,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超声能清晰显示胆管扩张及蛔虫体影像,典型表现为胆管内平行双线状强回声。该检查无创无辐射,可动态观察蛔虫活动情况,对肝外胆道病变的检出率可达90%以上。
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常显著升高,白细胞总数轻度增多。这项检查能反映机体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程度,但需注意与其他过敏性疾病相鉴别。
通过十二指肠镜直接观察胆总管开口,注射造影剂后可明确显示蛔虫位置及胆道解剖结构。该检查兼具诊断和治疗功能,发现虫体时可同步进行取虫操作。
采用水成像技术无创显示胆管树三维结构,对复杂病例或超声检查存疑时可提供更精确的影像学依据。该技术无需造影剂即能清晰识别蛔虫造成的胆管充盈缺损。
确诊胆道蛔虫病后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瓜果,饭前便后严格洗手。急性期应选择低脂流质饮食减轻胆道负担,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日常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定期复查粪便常规直至连续三次检测阴性。出现持续性腹痛或黄疸症状需立即就医,防止继发胆管炎或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