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常规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可通过利尿剂治疗、血管扩张剂治疗、正性肌力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及氧疗等方式改善。该病症通常由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严重贫血、慢性肺部疾病及心律失常等原因引起。
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利尿剂能减少体液潴留,缓解心脏前负荷。使用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低钾血症发生。对于急性肺水肿患儿,静脉注射速效利尿剂可快速缓解症状。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心脏后负荷。用药需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血压变化。严重病例可考虑硝酸甘油等静脉血管扩张剂。
地高辛作为经典正性肌力药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适用于伴快速心室率的患儿。多巴酚丁胺等β受体激动剂可用于急性心衰短期支持治疗,需心电监护下使用。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评估手术指征,室间隔缺损等可行介入封堵术。心肌炎患者需积极抗感染治疗,限制活动量。贫血患儿需纠正血红蛋白水平,慢性肺部疾病应控制感染并改善通气。
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可改善组织缺氧,血氧饱和度需维持在95%以上。严重呼吸窘迫者需无创通气支持,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可采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
日常护理需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婴儿每日不超过80ml/kg,儿童60ml/kg。采用高热量、低盐、富含优质蛋白的饮食方案,分次少量喂养。保持环境温度恒定,避免剧烈哭闹增加心脏负担。定期监测体重、尿量及心率变化,记录出入量平衡。恢复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逐步增加活动耐量,但需避免呼吸道感染。母乳喂养患儿母亲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必要时补充铁剂与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