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关键词: #增高
关键词: #增高
颅内压增高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改变。这些症状可能由脑水肿、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血管异常或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持续性胀痛或搏动性头痛,晨起时加重,咳嗽或低头时疼痛加剧。疼痛部位多位于额部或枕部,与颅内压力波动导致脑膜、血管或神经受牵拉有关。严重时可伴随颈部僵硬感。
呕吐多与头痛伴发,呈喷射状且与进食无关,由延髓呕吐中枢受刺激所致。该症状在儿童患者中更为突出,常为家长发现的首发表现。呕吐后头痛可能短暂缓解,但随病情进展会反复发作。
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边界模糊、隆起及静脉迂曲扩张,由颅内高压阻碍视网膜静脉回流引起。早期可能出现一过性黑朦或视野缺损,长期未治疗可导致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随着颅内压持续升高,患者可出现嗜睡、谵妄甚至昏迷。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受压是主要原因,常伴随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迟钝等脑疝前兆表现,需紧急医疗干预。
晚期可见库欣三联征(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呼吸不规则),这是脑干功能代偿性调节的结果。体温调节中枢受累时可能出现中枢性高热,呼吸节律异常提示枕骨大孔疝形成。
日常需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增加颅内压的行为,保持头高位休息。饮食宜选择低盐、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2000毫升。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时需立即就医,通过头颅CT或MRI明确病因后,可能需采取脱水降颅压、脑室引流或手术切除占位病变等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