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护理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可通过环境管理、症状监测、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方式护理。该疾病由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保持病房安静、通风良好,室温维持在25℃左右,避免强光刺激。床单位需柔软平整,定期更换体位预防压疮。对抽搐患者加装床栏,移除周围危险物品。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每小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变化,高热时采用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联合处理。观察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记录抽搐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意识障碍患者需评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注意有无脑膜刺激征。
急性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吞咽困难者采用鼻饲喂养,每日热量不低于1500千卡。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与维生素C。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防止误吸。
针对肢体功能障碍制定阶梯式训练计划,从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语言障碍者进行发音器官训练与交流板辅助。认知功能受损采用记忆卡片、数字游戏等认知康复方法,每日训练30分钟。
向家属解释疾病转归过程,减轻焦虑情绪。对清醒患者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鼓励表达内心感受。恢复期存在抑郁倾向者可进行正念放松训练,必要时转介心理专科干预。
护理期间需维持电解质平衡,每日记录出入量。恢复期患者应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疲劳。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鱼肉粥、蒸蛋羹等。出院后定期复查脑电图与肝功能,遗留运动障碍者需持续进行康复治疗。注意防蚊灭蚊,避免去疫区活动,接种乙脑疫苗可有效预防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