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不能随便拔牙

整形外科编辑 医言小筑
343次浏览

关键词: #拔牙

拔牙通常需要专业评估后谨慎操作,不可随意进行。拔牙的决策主要取决于牙齿健康状况、全身疾病风险、修复需求等因素。

1、牙齿健康状况

龋坏严重或根尖周炎反复发作的患牙,经治疗无法保留时可考虑拔除。但早期龋齿通过填充治疗、根管治疗等方式多能保留牙齿功能。牙周病导致的松动牙需评估骨吸收程度,部分患者通过牙周序列治疗可避免拔牙

2、全身疾病风险

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至安全范围方可拔牙,糖尿病患者应维持血糖稳定。血液疾病、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提前调整用药方案。急性传染病期、妊娠期前三月等特殊阶段通常暂缓拔牙。

3、修复需求评估

阻生智齿若无症状且位置不影响邻牙,未必需要预防性拔除。正畸治疗需拔牙时,需通过模型分析制定精准方案。缺失牙修复前应评估种植或固定修复的可行性,避免盲目拔牙影响后续修复效果。

4、解剖结构风险

上颌后牙区邻近上颌窦,下颌智齿邻近下牙槽神经管,术前需通过影像评估规避穿孔风险。埋伏牙拔除可能涉及去骨、分牙等复杂操作,需由经验丰富的医师实施。

5、术后并发症

干槽症多发生于术后3-5天,表现为剧烈疼痛和腐臭味。出血不止可能需缝合或使用止血海绵。术后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肿胀反应可通过冰敷缓解,持续张口困难需及时复诊。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和剧烈运动,用对侧咀嚼软食,按医嘱服用洛索洛芬钠片等止痛药。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氯己定含漱液,但勿用力漱口。种植牙修复建议在拔牙3-6个月后进行,期间可佩戴临时义齿。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病变,减少不必要的拔牙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