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时间长些好还是短些好

透析时间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通常每次透析4-5小时,每周3次。透析时长主要与残余肾功能、体重增长量、毒素清除效率、心血管耐受性及营养状况等因素相关。
残余肾功能较好的患者可适当缩短透析时间,残余肾功能低于正常值15%时需延长透析时间。残余肾功能直接影响体内水分和毒素的清除效率,定期监测尿量和肌酐清除率有助于调整透析方案。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超过干体重的5%需延长透析时间。体重增长过多会导致透析过程中需要清除更多液体,增加心血管负担,控制钠盐摄入和液体摄入量有助于减少体重波动。
血肌酐、尿素氮等毒素水平居高不下时需要延长透析时间。毒素清除不充分会引起尿毒症症状,通过定期检测KT/V值评估透析充分性,必要时调整透析频率或时长。
心血管功能较差的患者需控制单次透析时长,避免低血压等并发症。透析过程中血压波动大的患者可采用缓慢超滤模式,合并心力衰竭者可能需要增加透析次数而非单次时长。
营养不良患者不宜过度延长透析时间,以免加重蛋白质流失。透析过程中氨基酸和微量营养素会部分丢失,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克优质蛋白质摄入,适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
透析患者日常需严格控制水分摄入,每日体重增长不超过1公斤。饮食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限制高钾高磷食物。保持适度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肌肉分解。定期监测血红蛋白、钙磷代谢等指标,及时调整透析处方和药物治疗方案。透析间期出现胸闷、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