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怎么回事

关键词: #正常体温
关键词: #正常体温
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可能由环境温度过低、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药物副作用、下丘脑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环境会导致机体散热过多,特别是老年人、婴幼儿等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低体温现象。冬季未做好保暖措施、长时间冷水浸泡等情况均可能造成核心体温下降至35摄氏度以下。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基础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常表现为持续低体温伴随乏力、皮肤干燥等症状。该病可能与自身免疫损伤、碘缺乏或甲状腺手术等因素有关。
长期节食或严重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能量储备不足,特别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肝脏糖原储备耗竭会影响正常产热功能。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常见体温低于36摄氏度的临床表现。
部分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及降压药物可能干扰体温调节中枢功能,β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脂肪分解减少产热,酒精则会扩张皮肤血管加速散热,这些因素均可导致意外性低体温发生。
下丘脑作为体温调节中枢,若因外伤、肿瘤或炎症受损,将导致体温调定点下移。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也可能伴随持续性低体温,这类情况通常伴有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日常应注意保持适宜环境温度,寒冷季节外出做好头部和四肢保暖。饮食上保证足够热量摄入,适当增加坚果、瘦肉等富含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食物。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需遵医嘱补充甲状腺激素,定期监测体温变化。出现不明原因持续低体温或伴随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