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外营养的适应证是什么

肠胃外营养适用于无法经消化道摄取足够营养的患者,主要适应证有胃肠道功能障碍、短肠综合征、重症胰腺炎、严重烧伤、高代谢状态。
胃肠道功能障碍包括肠梗阻、肠瘘等疾病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丧失。这类患者需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素维持生命。治疗需在监测电解质平衡下逐步调整营养配方。
短肠综合征因小肠广泛切除导致吸收面积不足。术后早期需全肠外营养支持,后期可尝试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伴随症状常见腹泻、电解质紊乱,需补充维生素B12和微量元素。
重症胰腺炎患者需禁食以减少胰液分泌。肠外营养可提供足够热量和蛋白质,同时避免刺激胰腺。治疗时需注意控制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严重烧伤患者处于超高代谢状态,蛋白质分解加剧。肠外营养可提供高热量高蛋白支持,配合精氨酸、谷氨酰胺等特殊营养素促进创面愈合。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变化。
高代谢状态见于多发创伤、大手术后等情形。此时机体营养需求激增,肠外营养可精准调控营养供给比例。需根据氮平衡测定结果动态调整氨基酸用量。
实施肠外营养期间应定期评估营养状态,包括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时,可先采用低浓度、慢速输注方式。注意保持输液管路无菌,预防导管相关感染。营养支持团队应包括临床医师、营养师和药剂师共同参与方案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