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乳牙掉了不长新牙怎么办 找出根源逐一解决

儿科编辑 健康领路人
35次浏览

关键词: #乳牙 #掉了

孩子乳牙脱落不长恒牙可能由遗传因素、乳牙早失、牙槽骨发育异常、恒牙胚缺失或全身性疾病引起,可通过口腔检查、影像学评估、正畸干预、手术导萌及营养补充等方式解决。

1、遗传因素:

家族性恒牙迟萌可能与基因相关,表现为父母幼时换牙晚。需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评估恒牙胚发育状态,若牙胚存在且位置正常,可观察至12岁。日常增加咀嚼锻炼促进颌骨发育,如食用苹果、玉米等耐嚼食物

2、乳牙早失:

乳牙因龋坏或外伤过早脱落会导致牙龈增厚阻碍恒牙萌出。临床常见下颌乳切牙早失后牙龈角化增生。需进行间隙保持器佩戴,必要时行牙龈环切术,术后每日用儿童软毛牙刷按摩牙龈。

3、牙槽骨异常:

颌骨发育不足或骨质致密可能造成萌出通道受阻,多伴随牙齿排列拥挤。通过锥形束CT可检测骨密度,轻度者采用咬合诱导训练,严重者需行骨皮质切开术联合正畸牵引,术后需补充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

4、恒牙胚缺失:

先天性缺牙发生率约2.6%,以下颌第二前磨牙多见。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牙胚缺失即可确诊,12岁后可选择种植修复或自体牙移植,过渡期使用活动义齿维持咀嚼功能,每半年复查邻牙倾斜情况。

5、全身性疾病:

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会影响牙齿发育周期。需检测血钙磷水平及甲状腺功能,伴有生长迟缓、囟门闭合晚等症状时应转诊儿科,基础疾病控制后多数可自然萌出,期间建议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邻面龋。

建议每日保证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提供牙齿发育所需钙质。进行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刺激骨骼生长,避免长期进食糊状食物。定期口腔检查每3-6个月一次,记录恒牙萌出进度,若超过正常萌出时间窗1年以上需介入治疗。注意观察对侧同名牙萌出情况,单侧迟萌往往提示局部障碍,双侧迟萌多与全身因素相关。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