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综合征是什么病

关键词: #情感
关键词: #情感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交替出现。双相情感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异常、脑结构改变、心理社会因素、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
双相情感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患病风险较普通人群高8-18倍。目前发现多个易感基因与神经递质代谢、离子通道功能相关。对于有家族史者需加强情绪监测,早期发现症状应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评估。
患者大脑内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特别是躁狂期多巴胺过度活跃,抑郁期5-羟色胺功能低下。这种失衡会影响情绪调节环路,导致情绪失控。临床上常用心境稳定剂调节神经递质平衡。
影像学显示患者前额叶、杏仁核等情绪调节相关脑区存在体积和功能异常。前额叶皮层变薄会导致情绪控制能力下降,杏仁核过度激活则引发情绪剧烈波动。这些结构性改变可能通过神经可塑性治疗获得改善。
重大生活事件如失业、失恋等应激源可能触发易感个体发病。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会加重病情,而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康复。认知行为治疗可帮助患者建立适应性应对策略。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导致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分泌异常,影响生物节律。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常见于双相患者。定期检测激素水平并配合药物调节对病情稳定有重要作用。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上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坚果等食物,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度进行瑜伽、快走等有氧运动有助于稳定情绪。建立固定的社交活动计划,学习情绪记录技巧,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定期复诊并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是长期管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