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中暑了注意什么 中暑了6方面事情要注意

急救知识编辑 健康万事通
67次浏览

关键词: #中暑

中暑后需重点关注降温补水、环境调整、症状监测、药物辅助、饮食管理和就医时机6个方面。

1、降温补水:

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每小时补充500毫升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冰水。体温超过38.5℃时可进行温水擦浴,禁用酒精擦拭。

2、环境调整:

保持通风环境,使用空调或风扇降低室温至26℃以下。外出时穿戴浅色透气衣物,避开10-16点高温时段。车内停留时需开窗通风,密闭车厢温度10分钟内可升至50℃。

3、症状监测:

警惕头痛加剧、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热衰竭表现。若出现意识模糊、抽搐、体温超40℃等热射病征兆,需立即就医。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需每2小时测量血压、脉搏。

4、药物辅助:

轻度中暑可选用藿香正气制剂缓解头晕恶心,人丹帮助改善胸闷症状。热痉挛时可适当补充钙镁片剂,禁用退热药物掩盖体温变化。

5、饮食管理:

恢复期选择冬瓜汤、绿豆粥等清热食物,适量食用西瓜、杨梅等含钾水果。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加重消化负担,每日食盐摄入可增至6-8克。

6、就医时机:

婴幼儿、孕产妇及持续呕吐者需急诊处理。有心脑血管病史者出现心慌气短应立即就诊。劳动强度大者发生酱油色尿液提示横纹肌溶解,需紧急透析治疗。

中暑恢复期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3日内重复暴露高温环境。可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运动时间控制在清晨或傍晚。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可交替饮用淡绿茶、菊花茶等清热饮品。长期户外工作者建议佩戴冷却颈环,随身携带十滴水等防暑药品。空调房内需保持40%-60%湿度,定时开窗换气预防空调病。症状完全消失前禁止泡澡、桑拿等高温活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