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慢性肾衰竭导致的肾性骨营养不良

预防慢性肾衰竭导致的肾性骨营养不良需从控制原发病、调节钙磷代谢、补充活性维生素D、定期监测骨代谢指标及适度运动五方面综合干预。
慢性肾衰竭是肾性骨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需严格管理血压、血糖及蛋白尿。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应低于7%。合理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延缓肾功能恶化。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高磷血症和低钙血症。每日磷摄入量需限制在800-1000毫克,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加工食品等高磷食物。餐中服用磷结合剂可减少肠道磷吸收,碳酸钙、醋酸钙是常用选择。血钙水平需维持在2.1-2.5毫摩尔/升。
肾功能减退会导致1α-羟化酶活性下降,需补充骨化三醇或帕立骨化醇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期间需每3个月监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根据结果调整剂量。维生素D缺乏患者可先予普通维生素D补充。
每6-12个月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β-胶原降解产物等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检查推荐使用双能X线吸收法,骨质疏松患者需评估骨折风险。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控制在正常值2-9倍范围内可降低纤维性骨炎风险。
负重运动可刺激骨形成,建议每周进行3-5次快走、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水中运动适合合并关节病变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骨折。运动前后监测血压变化,血肌酐大于265微摩尔/升者需医生评估运动强度。
日常需保持每日800-1000毫克钙摄入,优先选择低脂牛奶、豆腐等食物。戒烟限酒可减少骨量流失,体重指数建议维持在18.5-23.9之间。冬季适当增加日照时间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夏季避开强光时段。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症状需及时就诊,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考虑甲状旁腺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