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可通过氧疗、药物治疗、控制原发病、改善生活方式及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长期低氧血症、肺部血管病变及胸廓畸形等原因引起。
长期家庭氧疗是基础治疗手段,每日吸氧时间需超过15小时,目标使动脉血氧分压维持在60毫米汞柱以上。对于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需配合无创通气设备使用。氧疗能缓解肺动脉收缩,减轻右心负荷。
常用利尿剂如呋塞米减轻水肿,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改善心功能,血管扩张剂如硝苯地平降低肺动脉压力。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痰液黏稠者可配合祛痰药物。用药需严格监测电解质及心率变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规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肺动脉高压患者需使用靶向药物。尘肺等职业病患者应脱离致病环境,肺结核患者需完成抗结核疗程。原发病控制程度直接影响心脏功能预后。
绝对戒烟并避免二手烟,进行腹式呼吸训练等肺康复锻炼。保持适宜室温湿度,冬季注意保暖防感冒。采用高蛋白、低盐饮食,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毫升以内,避免夜间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
终末期患者可考虑房间隔造口术降低右心压力,严重瓣膜反流者需行瓣膜修补术。肺移植适用于年轻且合并严重肺功能衰竭者。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储备,术后需终身服用抗排斥药物。
患者应每日监测体重变化,记录尿量及下肢水肿情况。进行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时需携带便携式氧气,运动时长从10分钟逐步增加至30分钟。饮食宜选用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搭配西兰花、胡萝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蔬菜。保持居室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以减少夜间呼吸困难发作。定期复查血气分析、心脏超声等指标,出现咯血、意识模糊等急症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