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肝胆疾病编辑 医颗葡萄
29次浏览

关键词: #脂肪肝 #妊娠 #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病理学依据及排除其他疾病五个方面。

1、临床表现: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通常在妊娠晚期出现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伴随右上腹疼痛黄疸。病情进展迅速时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这些症状需与妊娠期其他肝脏疾病进行鉴别。

2、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见转氨酶轻度至中度升高,总胆红素显著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特征性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高、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低血糖是重要诊断线索,约50%患者血糖低于2.2mmol/L。肾功能损害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3、影像学特征:

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回声增强,呈"明亮肝"表现,但敏感度仅约80%。CT检查可见肝脏密度普遍降低,肝/脾CT值比值小于0.9具有诊断价值。磁共振成像可显示肝脏脂肪浸润特征性信号改变。影像学阴性结果不能排除诊断。

4、病理学依据:

肝穿刺活检是确诊金标准,可见肝细胞微泡性脂肪变性,但妊娠晚期实施风险较高。典型病理表现为肝细胞胞浆内充满微小脂滴,细胞核居中,无显著炎症或坏死。由于活检有创性,临床多采用综合诊断标准。

5、排除诊断:

需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HELLP综合征等疾病。特别注意与重度子痫前期鉴别,两者可合并存在。病毒血清学检查、自身抗体检测及详细用药史采集对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确诊后需立即终止妊娠,这是治疗的关键措施。产后给予保肝治疗,严重者需血浆置换或人工肝支持。日常需严格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凝血功能,保持卧床休息,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适量蛋白质饮食,补充足够热量和维生素。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变化,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定期复查肝功能直至完全恢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