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辨证认识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肝阳上亢、痰湿中阻、肝肾阴虚、气血两虚、瘀血阻络五种类型。中医认为该病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因素相关,需通过四诊合参进行个体化辨证施治。
多因长期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化火,或肾阴亏虚不能制阳。常见头晕目眩、面红耳赤、急躁易怒等症状。治疗以平肝潜阳为主,可选用天麻钩藤颗粒配合太冲穴针灸,日常宜食用菊花决明子茶,避免熬夜及情绪激动。
常因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湿内生上蒙清窍。表现为头重如裹、胸闷呕恶、舌苔厚腻。治法需健脾化痰,推荐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配合足三里艾灸,饮食宜选用薏苡仁山药粥,忌生冷甜腻食物。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因精血亏虚导致水不涵木。症状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治疗宜滋补肝肾,常用杞菊地黄丸配合三阴交穴位按摩,食疗可选用黑芝麻桑葚糊,避免过度劳累耗伤阴液。
多由久病体弱或思虑过度耗伤气血所致。表现为眩晕动则加剧、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治法需益气养血,推荐归脾汤合八珍颗粒,食疗可用黄芪枸杞炖乌鸡,适当练习八段锦以调和气血。
常见于病程较长者,因气血运行不畅脉络瘀阻。症状如头痛如刺、舌质紫暗。治疗需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胶囊配合刺络放血疗法,饮食宜少量饮用藏红花茶,禁忌寒凉凝滞之品。
中医调理高血压需坚持三个月以上周期,配合每日晨起舌诊监测体质变化。建议采用低盐低脂饮食,将决明子、玉米须等代茶饮,练习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血压波动明显或出现视物模糊等急症时,应及时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证型用药需经中医师面诊调整,不可自行套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