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性心脏病如何吸氧

高原性心脏病患者吸氧需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控制在1-2升/分钟,同时配合血氧饱和度监测。高原性心脏病是因高原低氧环境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心脏负荷增加,吸氧是缓解症状的关键措施。
低流量吸氧可避免二氧化碳潴留风险,适用于大多数轻中度患者。使用鼻导管或普通面罩,每日吸氧时间不少于15小时,夜间睡眠时需持续供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以上可有效改善心肌缺氧,减轻心悸、气促等症状。吸氧期间应定期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调整氧疗方案。
对于急性加重期患者需采用高浓度吸氧,通过储氧面罩将氧浓度提升至50%,但持续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合并肺水肿时需联合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同时将床头抬高30度。严重病例需转运至低海拔地区,途中使用便携式制氧机维持血氧。长期氧疗患者应注意加湿气道,预防鼻腔干燥出血。
高原性心脏病患者除规范吸氧外,需避免剧烈运动、防寒保暖、限制钠盐摄入。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电图,补充铁剂改善携氧能力。若出现口唇发绀、咯粉红色泡沫痰等危急表现,须立即就医进行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