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胃痉挛怎么缓解

宝宝胃痉挛可通过热敷、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补充水分、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胃痉挛可能与受凉、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食物过敏、肠道感染等因素有关。
用温热毛巾敷在宝宝腹部,温度控制在40℃以下,避免烫伤。热敷能放松胃肠平滑肌,缓解痉挛性疼痛。每次持续10-15分钟,每日可进行2-3次。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出现发红需立即停止。
暂停添加新辅食,母乳喂养母亲需避免进食生冷、辛辣食物。奶粉喂养可适当稀释浓度,少量多次喂食。大月龄宝宝可给予米汤、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每次喂奶后竖抱拍嗝15-20分钟。
沿脐周顺时针轻柔按摩5-10分钟,力度以手指按压腹部轻微下陷为宜。按摩前搓热双手,可配合婴儿润肤油使用。避免在刚进食后立即按摩,建议在两次喂奶间隔期进行。
少量多次喂服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6个月以下婴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毫升补充,6个月以上酌情增加。可观察排尿次数和尿液颜色判断补水是否充足。
若持续痉挛超过2小时或伴随呕吐发热,需就医使用解痉药物如颠茄口服溶液、消旋山莨菪碱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严禁自行服用止疼药,所有药物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保持宝宝腹部保暖,避免突然的温度变化。记录痉挛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就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调整饮食结构,逐步引入辅食,避免一次摄入过多高纤维食物。定期做排气操,促进肠道蠕动。如反复发作或出现血便、持续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除肠套叠等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