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是怎么传染的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粪-口传播、胃-口传播等途径传染,密切接触感染者或共用餐具、水源污染是常见传播方式。
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唾液直接传播,例如与感染者共用餐具、水杯或接吻。感染者口腔中的细菌可能附着在餐具表面,他人使用后可能被传染。家庭内部成员间传播概率较高,尤其是父母咀嚼食物后喂食婴幼儿。接吻时唾液交换也可能导致传播,但需要长期密切接触才会发生感染。
感染者粪便中可能含有幽门螺旋杆菌,若如厕后未彻底洗手,细菌可能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传播。农村地区使用未处理的粪便施肥,可能导致蔬菜水果被污染。饮用未经煮沸的河水或井水也可能感染,水源被污染后细菌可存活较长时间。
感染者呕吐物中含有大量幽门螺旋杆菌,呕吐后未及时清洁可能污染环境。医院内胃镜检查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医源性传播,细菌可通过胃镜在患者间交叉感染。婴幼儿吐奶后未及时处理,照顾者接触后可能被传染。
母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能通过产道分娩传染给新生儿。哺乳期母亲乳头不洁或咀嚼食物喂食婴儿可能传播细菌。孕期感染可能通过胎盘或羊水导致胎儿感染,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医疗机构内胃镜、牙科器械等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交叉感染。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可能将细菌传播给患者。住院患者免疫力低下时更容易通过医疗操作感染,内镜检查是高风险环节。
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共用餐具,饭前便后洗手,食物充分加热,饮用水煮沸。家庭成员确诊后应分餐并使用公筷,定期消毒餐具。出现胃痛、反酸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测,确诊后规范治疗可降低传播风险。日常注意增强免疫力,减少在高风险环境中的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