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如何分型

儿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3次浏览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手足口

手足口病主要分为普通型、重型、危重型三种临床类型。分型依据包括症状严重程度、并发症情况及病原体类型,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

1、普通型:

普通型手足口病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可伴有低热、食欲减退等症状。疱疹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感。该类型通常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病程7-10天可自愈,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如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口腔溃疡愈合,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皮肤瘙痒

2、重型:

重型手足口病除典型皮疹外,可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儿会并发脑膜炎或脑炎,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轻度增多。此类型多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导致,需住院治疗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调节免疫反应。

3、危重型:

危重型手足口病进展迅速,可在发病1-5天内出现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患儿表现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血压监测显示脉压差减小。此时需立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联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血压,部分病例需进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清除炎症介质。

手足口病患儿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破疱疹,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减少口腔刺激。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家长需每日检查患儿手心、足底有无新发皮疹,监测体温变化,若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托幼机构发现病例后应对玩具、餐具进行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