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患出血的原因

肝硬化病患出血通常由门静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消化性溃疡、血小板减少等原因引起。肝硬化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进而引发多种出血风险,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肝硬化时肝脏结构改变,血流阻力增加,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门静脉高压可能使侧支循环开放,形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些曲张静脉管壁薄弱,容易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还可能引起脾脏肿大,进一步加重血小板减少。治疗需控制门静脉压力,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普萘洛尔片或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药物。
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可能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这种状况可能表现为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症状。医生可能根据情况补充维生素K注射液或新鲜冰冻血浆,帮助改善凝血功能。
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可能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些曲张静脉容易因食物摩擦或压力增高而破裂。破裂后可能出现呕血或黑便,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医生可能建议内镜下套扎治疗或使用特利加压素注射液控制出血。
肝硬化患者胃肠黏膜防御功能减弱,容易发生消化性溃疡。胃酸侵蚀溃疡面可能导致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非甾体抗炎药使用可能加重溃疡风险。医生可能开具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或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保护胃肠黏膜。
肝硬化伴随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破坏增加,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数量不足会影响止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点、鼻出血等症状。医生可能根据情况考虑血小板输注或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
肝硬化病患日常需注意饮食调理,选择细软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粗糙、坚硬或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或腹部外伤。定期监测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遵医嘱用药。出现呕血、黑便等出血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习基本急救知识,发现异常及时送医处理。